执业护士知识点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9-08-08

        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学习掌握对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1.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的组织结构、传导系统和血液供应。
理解
1.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3类血管的功能,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循环系统3方面的诊断,护理评估。
应用
1.在全面收集病人的主观和客观资料的基础上,从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3个方面对循环系统疾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学习掌握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水肿、胸痛、心悸和晕厥的特点,“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体液过多”和 “焦虑”等护理诊断的护理措施;熟悉上述5个症状的病因。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1.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水肿、胸痛、心悸和晕厥的定义及其病因。
理解
1.上述5个症状的特点和相应的护理诊断 ,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
应用
1.在收集病人的主客观资料的基础上,对诊断为“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体液过多”和“焦虑”的病人,能制定护理计划和作出评价。

第三节  心力衰竭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学习掌握心力衰竭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功能的分级标准、治疗要点和常用护理诊断的护理措施;熟悉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保健指导。掌握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处理;熟悉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保健指导;了解其预后。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1.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定义。
理解
1.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区别,心力衰竭的。
慢性心力衰竭
识记
1.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理解
1.基本病因、诱因和发病机制;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心功能的分级标准。
2.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保健指导。
应用
1.在掌握心力衰竭基本病因和诱因的基础上,能为病人正确分析具体诱因。
2.根据左、右心衰竭的不同病理基础,比较两者的临床表现,并分析这两者与全心衰竭的不同。
3.根据左心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能为护理诊断为“气体交换受损”的病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4.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估心功能状况,为“活动无耐力”的病人制定活动目标和计划,并作活动中的监测。
5.根据左心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能为护理诊断为“体液过多”的病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6.能为不同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制定合理的休息、饮食计划。
7.根据洋地黄类药物的知识,能准确执行医嘱并指导病人用药;能及早作出“潜在并发症  洋地黄中毒”的护理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8.根据利尿药和扩血管药的知识,能准确执行医嘱并指导病人用药。
9.能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提供保健指导。
急性心力衰竭
识记
1.急性心力衰竭的定义。
理解
1.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处理。
应用
1.根据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能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时,与医生联系,作好抢救准备。
2.在抢救急性肺水肿病人时,能配合医生,准确、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作好心理护理。
3.能为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人提供保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