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学习能熟悉肾脏的解剖和组织学结构,掌握肾脏的生理功能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掌握泌尿系统护理评估的内容、重点及其临床意义。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1. 肾脏的大体解剖和显微结构。
2. 泌尿系统护理评估的项目及评估重点。
3. 经皮穿剌肾活组织检查、肾脏影像学检查的护理。
理解
1. 肾小球滤过膜屏障及其临床意义。
2. 肾小球滤过功能、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3. 肾小管重吸收、分泌和排泄、浓缩和稀释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4. 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运用
在熟悉和理解沁尿系统护理评估内容及其意义的基础上,能为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实施护理评估,做到态度认真、方法正确、步骤有序、内容完整,并体现对病人的尊重和关爱。
第二节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学习能掌握泌尿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掌握水肿护理评估的内容、临床意义、常用护理诊断、相应护理措施及其依据。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1. 尿路剌激征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
2.高血压;多尿、少尿、无尿;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尿、脓尿和菌尿;管型尿的定义。
3.肾区疼痛的定义、临床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理解
1. 水肿的类型、发生机制及相应的临床表现特点。
2. 高血压的类型、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3. 各类尿异常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4. 水肿护理评估的内容、常用护理诊断与相关因素及其相应护理措施。
运用
1.以理论知识为指导,收集与水肿有关的病人资料,分析、归纳其中有意义的部分,寻找相关因素,作出正确的护理诊断。
2.就所作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说出理论依据。
3.正确评价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
第三节 肾小球疾病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学习能了解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与病理分型间的关系。熟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掌握肾小球疾病的概念;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和临床分型。
理解
1. 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
2. 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与病理分型间的关系。
第四节 肾小球肾炎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学习能了解急性、急进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熟悉上述各临床类型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其他护理诊断和预后。掌握上述各临床类型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常用护理诊断与相应护理措施及依据以及保健指导。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急性肾小球肾炎
识记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和预后。
理解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
2.休息、利尿剂、降压药物、抗生素和透析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具体选择、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运用
根据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病情,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或医护使用性问题,制定相应的饮食、用药、休息和运动以及心理护理措施,提供保健指导。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识记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和预后。
理解
1.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较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结果,指出其异同。
3.冲击疗法、血浆转换疗法、替代疗法在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具体选择、应用、临床意义及各种疗法的主要副作用。
运用
根据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病情和治疗需要,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或医护合作性问题,制定相应的病情观察,用药、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提供保健指导。
慢性肾小球肾炎
识记
1.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和治疗要点。
2. 加重肾损害的因素。
理解
1.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特点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的异同。
3.饮食、降压药、血小板解聚药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运用
根据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病情,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或医护合作性问题,制定相应的病情观察、饮食、用药和心理护理措施,提供旨在监测和保护
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的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