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迎来“红周一”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12-26
  期货市场22号迎来“红色星期一”,铜、锌、天然橡胶、燃料油、豆油、棕榈油、棉花、菜籽油等八大品种主力合约收盘涨停。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大基础商品收储力度”的消息昨日在业内疯传,导致市场情绪普遍乐观。值得一提的是,除棉花收储的消息得到确认外,玉米、白糖、铝等其他大宗商品的收储传闻均尚未获得证实。
  22号上午,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率先发布2008年度棉花第三批收储计划,称经国务院批准,年内将再度收购150万吨国产棉,标准级棉花的收购价格为12600元/吨。由于期货价格远低于国家收储价格,消息公布后,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合约大幅上涨。主力合约0905以11820元/吨的涨停价格收盘,与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相比大涨455元。

  事实上,受收储利好刺激走高的不仅仅是棉花。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收储基础商品的传闻昨天在业界疯传,大有“总爆发”之势。上周末即有消息称,国家拟收储2000万吨玉米、100万吨铝;大豆、白糖等商品的收储计划也在拟定之中。

  “国家有关部门对粮油进行适量储备是正常的。”南华期货研究所上海研发中心分析师陈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者必须注意的是,国家储备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宗商品的供求关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供应过剩的商品,即便是收储了,也还是过剩。”陈彤甚至认为,不排除部分上游亏损企业主动释放收储消息的可能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业内人士强调,收储对期货价格的支撑仅在短期内有效,决定商品价格中长期走势的始终是供求关系。

  “收储其实给现货企业带来的利好更多一些。”在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周小球看来,通过国家收储行为,现货企业可以把积压已久的库存销售给国家,从而获得资金。“但这并不会对改变价格趋势产生巨大作用。”周小球表示,国际收储仅能缓解当期的商品供给压力,而无法改变整个供求关系。

  一般来说,国储收购价格通常高于商品的现货价格;在收储消息公布前后,期货合约总有比较大的上涨行情。因此,凭借虚实难辨的国储收购传闻进行交易,正成为期货市场上新一轮的“寻宝游戏”。

  但是,就此前的经验来看,这种“脉冲式”上涨行情并不能持续几天。以大豆为例,自今年10月下旬以来,国储曾先后两次宣布收购计划共300万吨的国产大豆。然而在低价进口大豆的冲击下,利好政策收效甚微。据海关总署公布的11月份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11月进口大豆达332万吨,较10月份的213万吨大幅增加。在廉价进口大豆的冲击下,国内大豆价格涨幅相当有限。

  而围绕白糖收储的炒作则更为惊人,每一次与白糖收储有关的消息传出后,短期内白糖期价都会发生重大变化。但从10月份炒作至今的白糖收储计划至今仍未兑现,但白糖市场的消费数据却在不断恶化之中,糖价的下跌趋势也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纷至沓来的收储传闻,投资者“短炒”务必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