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期货有助提高铁矿石谈判地位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9-01-16
“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中国卖什么,什么跌”,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定价权对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2008年中国钢铁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的局面,表面上来看是受到金融危机引起全球经济下滑导致钢铁出口萎缩的影响,但其背后蕴含着中国铁矿石定价权缺失的深层矛盾。
   中国五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上的铁矿石交易通常采取比较稳定的签订长期贸易合同的方式进行,一年一度的国际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谈判就是近几年中国钢铁业争夺定价权的主攻方向。
   2008年的铁矿石谈判深深地触痛了中国钢铁业的神经。当宝钢在2月份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65%和71%的涨价协议后,尽管中国企业还对这一首发价充满腹诽,但仍“普遍认为能够接受”。但是,事情远远没有中国钢铁企业估计的那么乐观。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单方面破坏谈判规则。6月23日,力拓矿业公司与宝钢达成粉矿和块矿分别上涨79.88%和96.5%的协议,该涨幅远高于淡水河谷的涨幅,亚洲市场第一次出现了两种铁矿石长协价格。
    高竹介绍说,目前,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力拓矿业公司,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控制了全球近75%的铁矿石供应量。与欧佩克利用组织形式对国际市场油价施加影响力不同,由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垄断程度更高,卖方更多采用无固定组织的串谋手段在国际市场上影响铁矿石价格。而进口方中国、日本、韩国、欧盟、印度经济利益不同,特别是日本、韩国、欧盟持有三家铁矿石供应巨头或其他国外铁矿石生产企业的股份,可以在铁矿石价格上涨中获得利益。国际铁矿石贸易在卖方高度垄断,买方各自为政的背景下,卖方在铁矿石长期协议谈判中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
   中国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和消费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与其他进口国相比,中国进口刚性程度更高、替代性差,经常超数量进口。因此,中国在每年度的铁矿石长期协议谈判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不但没有因为需求量大而获得更多的定价权,反而削弱了议价能力。
   “长协价格谈判的规则是,以上几个大买家和卖家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关起门来谈判。谁先达成协议,协议价格就会为各方所接受。”高竹介绍说,一般首先达成协议的钢铁企业被称为“首发定价权”。
   澳大利亚铁矿石企业在今年一反常态,甚至冒着打破游戏规则的风险改变已经形成的长期协议价格,就是因为卖方看到了中国四川地震后的大规模重建,必将增大对钢材的需求,对铁矿石的需求在未来的几年也将持续增长。
   高竹认为,中国钢铁企业想要在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谈判中改变以往受制于人的局面,就要寻求铁矿石进口定价模式的转变,探索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定价。高竹指出,同铁矿石相比,中国铜精矿的对外依存度与之相当,却并没有出现定价权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就是定价模式的不同。“中国进口铜精矿以期货价格减去加工费(精炼费)来确定铜精矿的具体价格。在这种定价模式下,精铜的生产企业无需承担铜价的变动风险,保障了企业生产的稳定性。”高竹说。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金融30条”明确提出要推动钢材、稻谷等商品期货新品种的上市,表明了政府对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的肯定。高竹认为,钢材期货上市之后,随着市场参与程度的逐步提高,中国钢铁企业的谈判地位会得到明显增强,中国钢铁企业可以提出参考期货价格减去加工费的方式为进口铁矿石定价,以此扭转中国企业在价格风险分配过程中的劣势。
   高竹指出,及时推出钢材期货除了有利于我国争夺定价权之外,国内钢材的终端消费者和分销商在向国内钢铁生产企业购买钢铁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期货价格加上价格升贴水的方式来签订采购合同。除利用期货市场定价以外,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还能够帮助国内钢铁企业实现稳定持续经营,保证我国钢铁工业乃至整个钢铁产业链的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