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史家称赞《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以上言论体现出司马迁的治史原则包括( )
①广集资料 ②以史为鉴 ③秉笔直书 ④以小见大
10.清朝前期,中国出现了人口迅猛增长的现象。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①重农政策促进耕地增长 ②康乾盛世为人口增长创造了条件
③当时中国人地矛盾突出 ④战败割地造成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13.“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_____,而_____,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与文中横线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14.“在改革过程中特别需要在现存体制不发生根本性变动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团结大多数人群……使改革过程的权力与利益再分配所引起的震动减少到最低程度。”百日维新中与上述原则相抵触的措施有( )
①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②裁汰旧军,建立新式陆军
③设农工商总局,奖励发明 ④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20. 1949年,在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此言论表明新中国( )
21.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上登载“在统治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将近两年以来,共产党的经济成就何在?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至少暂时做到了。”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25.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此规定意在( )
26.不同时期流行的口号与民谣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以下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②“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③“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④“抓革命,促生产”
30.“他认为善、真、义、美均是相对人的需要和兴趣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真理或公平的永恒标准。既然感觉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既定的时间和空间就只能有特定有效的真理。”持此观点的是( )
32.“15世纪末16世纪初,无论是政治家还是学者,无论是贵族还是市民,无论是高级教职人员还是僧侣和教区神父,都对教会的状况痛心不已,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认为教皇制度是欧洲流着脓液的症结所在。”与之相关的史事有( )
①康德强调“人非工具” ②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
③加尔文主张“先定论” ④亨利八世颁布《至尊法案》
33.1624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为新产品的第一个发明人授予专利证书,有效期14年。到1851年为止,总共颁布了一万多项专利。《垄断法》的实施( )
37.“提高农产品价值……将分散不经济、不平等的救济活动统一起来……对所有公共交通运输、通讯及其他涉及公众生活的设施作全国性的计划及监督。”发表此施政方针的是( )
39.有学者指出,“冷战”中两个超级大国角逐、对峙,忽而剑拔弩张,忽而握手妥协,最紧张时似乎要把全世界拖入一场核浩劫,但是每次都及“热战”的边缘而返。以下史实最能佐证此观点的是( )
40.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动、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会标用20根形似光纤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篆刻隶书印章。该会标的寓意有( )
①经济全球化下,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②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下国际竞争激烈
③中国融入世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
古代东西方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雄踞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它们都面临管理巨大版图和众多人口的问题。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以后的希腊数学逐渐脱离了哲学和天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时数学已经从经验科学过渡到演绎的科学,即由少数几个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一系列定理。古希腊的贤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更加广泛采用了他所处时代的数学成就。
……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收录246个应用题,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一时期中国科技的经验色彩已十分浓厚,科技成就大多属于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摘编自张奎元《新编世界科技史》
41.仿照示例,结合所学,完成下表。(6分)
4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古代希腊数学和古代中国数学的特点。(6分)
人口流动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材料一4至6世纪中国境内民族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17世纪,英国民主思想的火种被移民传入北美。五月花号公约带来契约思想,特许状带来了政府必须保卫地方特权的思想。
18世纪,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对英国自由的描绘、对法国政治黑暗的抨击,受到北美人的欢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对英国政制的研究,引起北美思想家的重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此时已相当流行。
——摘编自李永清《略论美国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
4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南、北方统治者面对大规模民族迁移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6分)
44.阅读材料二,归纳1500-1700年欧洲大城市发展的表现,并指出影响其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4分)
45.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启蒙思想来源的特点(2分),简述启蒙思想对18世纪北美发展历程的影响。(4分)
通商口岸在近代中国占有特殊地位。
材料一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的奕等人在奏开岳州等四处为商埠的奏折中称:“中国自通商以来, 关税逐渐加增, ……臣等再四筹维计, 添设口岸, 藉辟利源。”他们援引“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的“通例”, 认为“强邻环伺”之际, “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政府批准同意,并规定自开口岸的管理及司法诉讼权,归中国政府。
据统计, 自清末到民初, 中国历届政府宣布自开的通商口岸达50处左右。
——摘编自《清末民初自开商埠简论》等
材料二 19-20世纪初中国部分通商口岸分布示意图
4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变化”为题,解读上述现象。(10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近现代史上多种形式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民生问题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
——孙中山
材料二 对西方文化的服膺,强烈的民族情感,加上职业革命家的传奇生涯,使孙中山的目光远比同时代人敏锐和高远。……他对民生下了一个定义:“可以说人民的生活——社会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发生了两次“革命”。一次是政治革命,包括法国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涉及到政府组织、公共权力和权威、法律、个人权利以及社会各阶级的法律地位等。另一次则主要是经济性的,涉及财富生产、制造技术、自然资源的开发、新技术的进展、产品销售等。两次“革命”最初主要是孤立地进行的,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经济革命则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
47.依据以上材料概括孙中山的观点(2分),结合所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孙中山为实现此理念所进行的努力。(6分)
48.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管理方式方面发生的“广泛、深刻的革命”。(4分)
49.有人认为,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工业革命或许比法国革命更为重要,也有人并不认同。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请运用所学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0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