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全真模拟试卷(七)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12-24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1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不影响资产负债表的存在状况。下列业务不属于非调整事项的是()。  a.债券的发行 
b.分配与报告期相关的股票股利 
c.分配与报告期相关的现金股利 
d.自然灾害导致的资产损失 
2.企业吸收外币资本时,由于有关资产帐户与实收资本帐户所采用的折算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差额应作为()。 
a.资本公积 
b.汇兑损益 
c.报表折合差额 
d.递延资产 
3.事业单位将到期债券兑付时,对收到的债券利息,应借记“现金”,贷记()。 
a.对外投资 
b.投资收益 
c.事业结余 
d.其他收入 
4.下列情况中,属于债务重组的是()。 
a.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大雨债务人应偿还的债务 
b.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该资本的公允价值大于债务人应偿还的债务 
c.债权人免去部分利息 
d.以a与b两种方式组合偿还全部债务 
5.下列各项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 
a.购入固定资产的运杂费 
b.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 
c.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 
d.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的利息支出 
6.根据《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下列哪些结算方式只适用于异地结算()。 
a.银行汇票 
b.汇兑 
c.商业汇票 
d.托收承付 
7.某企业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70000元,按3‰提取坏账准备,“坏账准备”帐户计提前的余额为贷方150元,则本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数额为()。 
a.210元 
b.360元 
c.150元 
d.60元 
8.出租包装物一批,实际成本5000元,采用五五摊销法,企业于包装物出租时,应登记摊销()。 
a.借:产品销售费用2500 
贷:包装物2500 
b.借:产品销售成本2500 
贷:待摊费用2500 
c.借:其他业务支出2500 
贷:包装物2500 
d.借:其他业务支出2500 
贷:待摊费用2500 
9.某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从外地购入甲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原材料借款20000元,增值税为3400元,另外支付运输部门运费1500元,支付装卸费300元,税法规定的运费的增值税扣除率为10%,该批材料的采购成本为()元。 
a.20000 
b.23400 
c.21650 
d.23600 
10.股份有限公司的短期投资期末计价,应采用()。 
a.加权平均法 
b.先进先出法 
c.市价法 
d.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11.企业溢价购入期限为三年,面值为10000元,年利息为10%的企业债券,实际支付价款为13600元,则企业每年应摊销的溢价()。 
a.1000元 
b.1200 
c.3600 
d.3333.33 
12.下列应以重置值计价的固定资产是()。 
a.外单位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 
b.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c.购入的固定资产 
d.盘盈的固定资产 
13.企业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应当()。 
a.记入其他业务收入 
b.记入营业外收入 
c.记入投资收益 
d.冲减管理费用 
14.委托加工应纳消费税产品收回后,如用于继续加工生产应纳消费税产品的,其由委托方代扣代交的消费税,应计入()。 
a.生产成本 
b.“应交税金”的借方 
c.委托加工产品的成本 
d.主营业务成本 
15.清算期间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应()。 
a.计入财务费用 
b.计入应付款项 
c.计入清算损益 
d.计入待摊费用 
16.法定公益金主要用于()。 
a.增加资本 
b.职工集体福利设施 
c.弥补亏损 
d.发放职工困难补助 
17.企业为扩大销售市场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应当计入()。 
a.管理费用 
b.营业外支出 
c.营业费用 
d.其他业务支出 
18.某产品本月完工50件,月末在产品60件,在产品平均完工程度为50%,累计发生产品费用100000元,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时,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是()。 
a.37500元 
b.45455元 
c.62500元 
d.54545元 
19.下列因素引起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之间的差额,属于时间性差额的是()。 
a.应发工资与计税工资的差额 
b.实际支付的业务招待费与规定标准的差额 
c.实际摊销无形资产的时间与税法规定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额 
d.赞助费支付口径不同而引起的会计税前利润与应纳税所得的差额 
20.下列确认劳务收入的方法正确的有()。 
a.在同一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在劳务完成时确认收入 
b.在同一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c.劳务收入应在实际收到时确认收入 
d.劳务收入应在签定劳务合同时确认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