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9日,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网站发布《关于修改〈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的决定(草案)》(下称《草案》)向公众征求意见。《草案》拟规定,多人租住成套住宅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7.5平方米。面积不到2平方米的“胶囊公寓”,或将就此进入历史舞台。
2010年3月底,78岁的黄日新老人在海淀区六郎庄的一栋出租房内,为“蚁族”打造了六间胶囊房,每间长2.4米、宽仅0.72米。在媒体的高度关注下,胶囊公寓一房难求,将群租文化推向极致。
群租在中国的大城市早已屡见不鲜。高房价下的低收入群体,蚂蚁般集聚在有限的空间里,“蚁族”一词也由此而来。2009年10月以来,北京市的群租成交比例突破7%,比2008年同期增加200%以上。群租带来的扰民纠纷急速上升,合租中暴露出的分割搭建、二房东转租等问题也越发突出。
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对北京皮村打工者聚居区的调查显示,在城乡结合部居住的打工者,平均每人居住面积是4平方米至5平方米,通常没有厨卫设施。其租住的民房,多为违章建筑,消防、安全隐患重重。
针对这些问题,《草案》规定,违法建筑、规划用途为非居住的普通地下室以及其他依法不得出租的房屋,严禁出租。
对于农村集体土地上出租简易楼、成片出租平房等成规模出租的情况,《草案》拟规定,集中出租达到一定规模的,即集中出租房间达到十间以上或者租住人员达到15人以上的,出租人应当建立管理制度,明确专门管理人员,设置监控、灭火等设备设施,并建立登记簿或信息系统。在法律责任部分则对未按规定履行安全管理责任的出租人设定了相应处罚。
至于群租问题,草案规定了居住面积限额,租住成套住宅的,人均建筑面积不得少于10平方米,或者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7.5平方米;租住平房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4平方米。据了解,这是参照了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的人均面积标准。此外,针对私自打隔断、拆改建筑结构等问题,草案强调不得擅自改变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厨房、卫生间、阳台不得用于租住人员。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北京的租赁市场很不规范,大量的房屋出租并不备案,此类规定很难真正落实。而选择群租或村建出租楼的群体,多为外来低收入人群。在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等保障系统并不将其覆盖的情况下,通过行政规章限定其居住面积标准,能否真正改善其居住环境,仍有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