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我的考研路程是比较曲折的,我08年毕业于一所二本学校,学的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由于高考的失利以及自己一直有读名校的梦想,08年我考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电力电子专业,当年我的考分是355.这个分数也就意味着各科还算凑合,但在交大这种牛人多的地方并不具有优势,交大当年这专业的复试线好像是341(因为已经有两年了,记不是很清楚了),08年四月份,我特意去买了公文包,带上一些证件之身前往上海,这是我第一次去上海,坐了十七八个小时的火车,按照事先在网上找好的出行路线来到了交大闵行校区。在网上认识的一位本专业的学长接待了我,带我在学校周围找了一圈,房子都住满了(大都是过来参加研究生面试的),没办法,我最终在离学校比较远的地方找了个住处。复试在好几天后才进行,分为三轮,先是英语听力考试,然后电力电子笔试,最后是面试。英语和专业笔试在交大有点像走过场,这两个方面我当初是花了很多时间准备的,过年都只在家呆了几天就回学校准备复试了。但是在面试的时候由于很紧张,整个过程表现得不好,在用英语和老师进行交流的时候甚至没有听懂老师的问题(注:沿海学校是比较重视英语能力的),这次考研最终是以复试被刷而告终。
从交大回来之后我的心情进入了低谷,我放弃了其他学校的调剂机会决定第二年重考交大,想想自己在过去大半年的努力——每天基本都是六点多起床,晚上十点多教室熄灯才回宿舍,每天如此,不分周末,而且课程也去上的不多,一天到晚就是埋头做题目,我现在的颈椎病就是在那时落下的。所以在这里我要劝各位正在考研路上的朋友,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在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身体,每周都要抽时间出来锻炼锻炼,如果你硬是觉得时间太宝贵,你可以把锻炼安排在下了晚自习之后,去操场做个引体向上,跑个步也是不错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我确实是很努力,我记得我曾经和一个研友说过,我即使舍掉半条命也要踏进交大的校门。但方法却是有问题的,我当时花时间最多的是数学,考的是数一,选用的是陈文登的书,我当时的一个指导思想上是做精而不贪多,一定把基础打扎实。所以从三月份开始我大概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把高数同堂辅导后面的题目全部做了一遍,然后是线性代数后面的题目,概率的题目我好像没做完,这样一轮下来之后差不多已经到了六月中旬了。然后我就买了文登的书,一个题目一个题目做下来,而且每个题目我都会写上自己的总结。(这个工作花了我很多时间,也导致我在每一个题目上停留的时间过长,影响了进度)现代的话我根据网上建议用的是李永乐的红宝书,这样一轮下来之后到了九月中下旬。但这轮完了之后我并没有去做其他资料,而是把文登再做了两遍,同时理解消化自己写在书上的笔记。最后做了下400题,都还没做完就考试了。这次数学我只考了107分,高数倒是没有丢什么分,但线性代数的分数基本都丢了,差不多有三十分啊,所以总结起来那时的数学复习计划是不成功的。
第一:一味的强调基础,后期综合性题目做的太少,导致思路没打开。
第二:对现代的复习只依靠了那本简单的讲义,复习准备的不充分,而现代恰恰是逻辑性很强的,需要系统的复习。
从上海回学校之后我也没心思好好做毕业设计了,和同学打了两个月的星际,毕设马虎应付了一下就毕业了。想着出去工作两个月再回学校准备考研,当时主要的想法是出去透透气,也算是了解下社会,毕竟在学校都呆了这么多年。和我打星际的那哥们家人都在深圳,于是我也坐上了南下的火车于08年六月份来到了深圳。
我找工作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以前在学校实验室做过电子设计的缘故,加上专业基础还算不错,不到半个月就有好几家公司通知我过去上班了,最终我选了一家做工控软件开发。待遇不算高,进去之后碰到的老大很不错,是浙大的一个研究生,技术很牛,于是这一呆就是一年多,中途一度也曾放弃了再考研的想法。但社会是很现实的,由于学校是个普通二本,在技术领域,特别是工控这种对理论水平要求比较高的行业,还是很有压力的,于是考研的念头重新在我的心里燃起。我觉得从长远发展来看的话,有必要回学校继续深造,让自己以后有一个更高的起点。于是09年7月份,我通过邮件向老板递交了辞呈。并且把学校定为了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