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研究生的猝死与中国研究生的五大重负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3-03-26
3月16日晚,打算通宵看一本计算机编程书并准备第二天面试的一名2000级研究生猝死。3月19日,某校园网BBS上贴出了一则名为“软件所一2000级硕士前夜猝死”的帖子,帖子中写道:“写毕业论文,还得上班,还得干活……这大概就是他近期的生活。……这么多事都堆在一起,其危险度之高跟一个瞎子横穿高速公路差不多了。”

  帖子发出后引起很大的反响:现在保留的当天讨论 229 次,成为该网站十大回复最多的帖子之一。猝死的研究生让人们感到了悲哀,鲁迅说:“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然而在哀悼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反思:研究生的压力之大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甚至已经超出生命所能承受。

  有关人士指出,目前,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研究生的压力之大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研究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帮导师做项目、为出国考托考G、在校外打工、做毕业论文和找工作。五重压力加在一起,让今天的研究生不堪重负。

  压力之一:为“老板”干活

  有研究生把自己称为导师赚钱的“工具”。据记者了解,由于导师在研究生毕业上的重大影响力,几乎所有研究生都要为导师干活,接数量不少的横向课题来做,为导师赚钱,得到非常少的报酬。为了完成导师交代的项目,研究生需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这成为研究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压力来源。

  “研究生是‘老板’的廉价劳动力。”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一位李姓研究生说。在研究生中,导师一般被称为“老板”。这位研究生就曾经花费半年的时间全权负责“老板”交代的一个项目,所得的报酬大约在1000元左右。

  在读研的最后一年,北京理工大学这位李姓研究生的“老板”接了一个与其专业无任何关系的项目,交代李全权负责。“这不是我的专业,我对它一无所知,‘老板’也根本就不懂,但为了钱‘老板’什么项目都接。”李说。为了完成“老板”安排的任务,李买了电脑以及该项目的相关书籍,开始了从无到有的学习。

  其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是李在电脑前面连续坐了40个小时,除了上厕所外几乎一动不动,桌子上堆的是用来充饥的酸奶和面包。“其实这还不是最痛苦的,对于我来说最痛苦的是我明明知道这东西根本就与我的专业无关,可我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做。那种心情你是无法理解的。”李说,“其实说白了,‘老板’的目的就是为了钱,否则也不会把学生折磨成这样。”

  在李的同学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宿舍的四个人早出晚归,一年时间几乎没怎么见过,甚至一个班的同学如果宿舍住的比较远,最后已经叫不出来名字了。”李说。

  这个时期是李念研究生最痛苦的一段时期,为了这个项目,他几乎荒废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这个学期的课程几乎都是刚过60分。“我想学好自己的专业,可是我没有精力,又不敢跟‘老板’顶撞,因为论文通过与否基本上就是‘老板’说了算,实际上我的毕业证就掌握在‘老板’的手里。”李说。

  最终,李连毕业论文写的都是自己做的这个项目,因为为了这个项目他基本上已经把本专业的东西丢尽了,根本写不出本专业的论文来。在论文答辩时,论文答辩委员会提出他的论文与专业无关,“老板”做了解释才得以通过。这个时候李很庆幸,由于自己扛住了这个项目没与“老板”关系搞僵,才使论文得以通过。

  压力之二:疯狂学英语

  几乎每个研究生都有过考托、考G的经历,出国已经成为研究生竞相追逐的目标。为出国而疯狂学习英语是研究生的压力来源之二。

  据了解,准备考试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研究生们要挤出时间来学习英语。“一般都在做完3、4个小时的实验后再跑到教室里学英语。事实上联系学校花费的时间不是很多,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学习英语上。当然,不少同学有学通宵的经历。”武汉大学一位唐姓研究生说。

  但是,即便是“挤”时间,学习英语和专业的研究也不免会产生冲突。“为了学英语我实验休的很厉害,三年的研究生我至少耽误了一年的实验。”这位唐姓研究生说。

  而据记者了解,研究生出国有很大盲目和不明确的成分在里面。“我当时出国就有稍微有些盲目,当时很多人都热衷出国,我的目的也不太明确,就是想应该出国镀镀金,至于再将来也没有想过。”清华大学一位许姓研究生说。

  接着,在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学习英语、上新东方、考托考G后,许在联系学校时决定放弃出国。“因为这个时候我发现,为了准备出国实际上有很多该学的东西我没有学。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出国,实际上在国外的就业和创业压力可能会更大。如果能掌握多点东西,我想在国内我一样可以做的很好,所以我最终放弃了。”许说。

  然而,这种盲目没有明确目的的出国潮却耗费了相当大的精力,成为研究生在帮助老师做课题外的第二大压力。

  压力之三:打工度生活

  目前研究生普遍倾向于在经济上不再依赖家庭。据本网记者了解,北京高校研究生的津贴和“老板”给的补助加起来大约在每月700—1000左右。对于比较“安分守己”的研究生来说,这些钱基本上可以维持生活。而对于一些有对象的研究生来说,则难以过上体面的生活。为了维持生活,不少研究生开始在校外打工,频繁地奔波于公司和学校,这成为他们的第三压力。

  “我研究生期间基本上不敢找女朋友。”民族大学的一位研究生说。“虽然我们学校临近人大和北京外国语学院,可同学里头找女朋友的也就那么两三个。主要是经济上的原因,一旦有了朋友,仅仅靠学校的津贴和老板的补助是不够的,免不了要做兼职,那样压力会更大。”

  “要么两个人一起艰苦奋斗,要么就别找女朋友。”北京理工大学的李姓研究生说。

  当然,也有不少研究生为了增加社会实践经验而打工。这些研究生一般是学习工科的,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打工的研究生分为坐班的和不坐班的两种。不少研究生选择在校外的公司接一些项目,然后拿回学校做,这是不坐班的研究生。做这种项目一般中间过程公司不过问,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即可。为了在固定的时间完成项目,很多研究生需要在晚上加班到很晚。

  而要求坐班的研究生则会非常辛苦。一般他们要打卡,周末也要加班,而且有任务时要随叫随到。“我们公司在和平里,早上八点半必须打卡,我们每天从人大坐车到公司需要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每天早上要6点钟起床。”中国人民大学一位研究生说,研究生打工和学习不免会产生冲突,以他自己为例,在临近期末考试时,他需要复习功课,还要完成公司交代的任务,几个通宵都没有睡觉。

  据记者了解,这些研究生在校外打工一般是瞒着导师进行的。“出去打工会耗费不少精力,会耽误本专业的研究。一旦导师发现你在外面打工,就会给你更多的课题让你做。”清华大学的许姓研究生说。

  压力之四:做研究写论文

  研究生将过多的精力分散于帮导师做项目、打工、学英语等事情上,因而导致本身应该是其主业的学习和研究竟也成为研究生的一大压力。 “由于忙别的事情,研一时有一个阶段,导师白天讲的东西听不懂,晚上就在宿舍开夜车拼命补。”民族大学一位研究生说。 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有的时候他们还要在实验室里一连待上几十个小时。“如果这个实验12个小时才能拿到结果,那基本上就要在实验室里守12个小时。有的时候跟几个同学轮流守着。”武汉大学一位研究生说。 而到了研究生的最后一年,论文又成为研究生们最担心的事情。“毕业前我去过一家期刊送我的一篇论文试图发表,我看到他们的工作人员在挑选论文,一旦看到题目不吸引人的,马上就‘啪’地一声扔到地上,地上扔了好多论文。”清华大学的许姓研究生说。 为了写出一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研究生们开始他们在研究生阶段的最后冲刺。有研究生说,在这个阶段必须得锻炼身体,否则真害怕自己会撑不住。武汉大学的一位研究生认为:理科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比工科容易。“工科不象理科的理论性那么强,所以发表论文的难度相对大一些。”这位研究生说。

  压力之五:就业竞争白热化

  随着研究生的扩大招生,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也在日趋增大。据统计,今年北京研究生毕业人数比去年增长27.1%,达到2.3万人。在做项目、做论文、打工、学英语之外,他们也开始焦头烂额地奔波于各个招聘会。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研究生们要么开始考试各种资格认证以增加就业砝码,要么选择读博士。

  兰州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在毕业前半年就从兰州来到北京,奔波于各大人才交流会上,和本科生一样在求职大军中挤得焦头烂额。为了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考了微软资格认证。

  “其实我认为不能单凭一个微软资格认证来判定一个人的水平。”这位研究生表示。“这就象考GRE一样,你可以选择背题库,只要死就硬背,就能考试通过,但是对英语水平提高基本没有什么用处。考微软认证也一样,完全可以通过死记硬背题库的方法去对付,但是这样的话,即使通过对水平也没有什么提高。不过为了增加就业的筹码,我还是考了。”

  同时,另一批研究生为避开就业压力选择读博。考博的人面临着人生又一次激烈的竞争。“我有一个读地质专业研究生的朋友,毕业以后不想去地质队,去大学教书人家更需要的是博士生,于是他就决定考博。在未能考取博士后,他从楼上跳了下去。”中国人民大学一位刘姓博士摇头叹息。

  在采访中,一位研究生告诉本网记者: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以“压力之下无惧色”这句话作为自勉。在当前的研究生教育机制之下,也许研究生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压力之下无惧色”,但值得思考的是,除了研究生无奈地去适应这些压力之外,难道不应该也给研究生“减减负”吗? (陈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