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房推高房价遏制“三边”建楼刻不容缓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0-05-05

围水建设一哄而上 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随着房地产市场特别是高端房地产市场的火爆,“稀缺水景资源”成了市场长久不衰的追逐热点,围绕河边、湖边、海边而建的“三边”别墅、公寓楼、酒店等高档地产及物业项目密密层层,在满足少数阶层寡占水景的同时,也剥夺了原本属于全体市民的公共空间,破坏了水体自然生态系统,甚至严重影响了行洪减灾等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对此有专家称为“河不像河、湖不像湖、海不像海”,严重违背了科学发展观。

  “三边”的经济价值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

  “三边”建楼在我国并非是一个新问题。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南地产狂潮席卷而来的时候,挟“中国唯一热带旅游资源地”的核心卖点,海景用地就曾经上演过疯狂的击鼓传花游戏。1998年国务院房地产市场改革以来,嗅觉敏锐的开发商们就将目光对准了各个城市的河流湖泊,以及城市外围的湿地和海岸线。这些满足了消费者依水而居、观景怡情心理的地块,自然成为了地产商或开发或囤地的优先选择。

  客观而论,在房地产改革初期市场并不火爆甚至是有些冷清的时候,合理适度的开发并没有过多的影响水资源的公共属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改善了周边的形象。但是随着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一些城市适合商业开发的水景资源已经基本被瓜分完毕,原本不宜用作地产开发的“三边”地块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列入了“招拍挂”的程序,甚至有些地方动起了填湖填湿造地或是挤占河道的念头。例如,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从2005年开始,云南大理洱海公园的情人湖就被逐步填埋开发成别墅区,原本属于全体大理人的城市公园俨然成了富豪权贵的专属花园,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不满。

  “三边”建设的混乱局面将带来严重后果

  与“三边”建设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相比,其潜藏的弊端牵涉面广,后果严重,长久来看是百弊丛生,得不偿失。

  第一,围水建设将严重影响水体的防洪减灾功能。河流湖泊等水体周边的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防汛的相关要求,否则一旦洪水来袭后果不堪设想。在埃及,当地专家就介绍说尼罗河最大的问题不在阿斯旺大坝,而是大坝下游层出不穷、步步紧逼的城市建设,一旦遇到超标准洪水或是意外情况将会给下游带来灭顶之灾。我国三峡大坝下游也开始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此外历史上因为围水造田而加剧洪水的事件也屡见不鲜。2002年武汉汉阳长江河道内的“外滩花园”就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要求下被强制爆破拆除。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库容巨大的水利工程就忘记了洪水肆虐的教训,铤而走险地挤占河道和湖泊。从历史上“围湖造田,向天要粮”到现在的“围水建楼,向水要房”,变化的只是被挤占水域的利用方式,不变的是盲目扩张和极度短视,建设档次的提升只会使我们将来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第二,围水建设将严重破坏水体的生态系统。无论是河流湖泊,还是湿地海岸,都是当地复杂生态系统的珍贵载体。水域生态系统并不仅仅包括水面范围,还包括向陆地过渡的滩涂、沼泽、泥炭地等。例如南方生长于海岸浅滩的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而珍贵的生态系统;湿地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形成了独特的天然基因库等。不合理的“三边”建设必然造成水体面积萎缩、水质污染、生态退化等恶劣后果。在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相当普遍、生态环境相对恶劣的局面下,珍惜和保护水生态系统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艰巨任务,否则即便是邻水而居,也只能面对失去生机和灵气的死水涸泽。

  第三,围水建设将严重破坏城市的公共景观。城市水景是全体市民的共有资源,超负荷的圈水开发必将侵害全体市民的公共权益。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深厚历史人文价值的河流湖泊,更是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把这种历史文化和公共景观裹以铜臭并私相授受,受损害的不仅仅是周边的市民,还包括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历史传承。

  坚决遏制“三边”建楼,切实保护城市水资源

  “三边”乱建这种只顾经济效益和财政收入,漠视防汛安全、生态系统保护、城市格局、市民权益以及历史文化传承现象的发生,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地方政府有意无意地把城市经营曲解为圈地卖地和推高资产价格,热衷于追逐短期效益和任内政绩,在城市规划和土地用途划定上只关注直接经济利益,而对负面影响视而不见,对公共权益漠不关心,对社会发展麻木不仁。因此必须坚决遏制“三边”建楼,切实保护城市水资源。

  一是要科学开展城市规划,合理划分城市水功能区域,充分论证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二是确保城市建设与历史人文环境相协调,在文化传承的主线上深化和拓展城市内涵;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城市水景资源的公共属性,最大程度地改善全体市民的人居环境;四是要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加强对“三边”建楼的约束和监管,切实保护城市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