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发布时间:2006-11-07
  “一个跨文化的经营团队,就如同一队全球商务圈里的旅行者,经常会面临各种不同程度的文化及其冲突,譬如国家文化、地区文化、企业文化,甚至个人文化及其间的冲突,‘文化情商’可以帮助他们在复杂的全球商务地图中找到方向。”日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管理学院年度校友聚会上,NUS管院院长柯理思(Christopher Earley)教授接受本报专访时说,当一个人的“文化情商”(Culture Quotient,简称CQ)发挥到极致,他就成了“变色龙”,能在全球商务地图中游刃有余。

  柯理思原是伦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系主任,在美国和欧洲的商学院都曾任教,从去年6月开始到NUS管院担任院长,对跨国团队中的文化冲突既有理论上的研究,亦有实践上的体验。

  当CQ达到峰值

  柯理思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CQ的重要性。假设有一个刚刚完成并购的跨国管理团队,要在一年的时间内实现某项全球战略任务,这时,如果主要管理层的决策者都是低CQ人士,那么这个团队想按计划完成任务本身就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但当这支跨文化的管理团队中出现‘变色龙’后,其整体效率将比单一文化团队提高很多。”他补充说,“变色龙”是一种比喻,是指一种经常会被误认为“当地人”的人,研究表明,仅有5%的管理者是“变色龙”,他们的CQ达到了峰值,“这类人在带领整个团队穿行于全球商务地图时,可起到识途老马的作用。”

  在中国培养“亚洲商界领袖”

  谈完跨文化的理论研究心得,柯理思将兴趣转移到了他在跨文化管理上的实践———在中国培养“亚洲领导人”。柯理思说,这是NUS的“中国战略”。2006年7月,新加坡国立大学正式成立了“中国战略委员会”。“我们管理学院将继续与‘中国战略委员会’、各地校友以及上海办事处的同仁合作,力拓中国市场,吸引更多中国商界精英加入NUS,为亚洲培养‘商界领导人’。”

  他还透露,其目前正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进行S3项目合作洽谈,即联同韩国高丽大学,三家联合开展“亚洲MBA项目”合作:学员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上海,三分之一在新加坡,三分之一在首尔。“这是目前全球MBA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其他商学院也有类似形式,但NUS更想集中在亚洲地区。”

  柯理思最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了他对跨文化管理的认识:“在新加坡,所有事情需要完全按规则进行;在伦敦商学院,也要遵循规则,但不是完完全全的遵循,可以根据人与事情做一些变化;而在中国,我也进行过文化冲突的研究,中国的游戏规则是,许多事情都由人来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