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隋朝规定“(丁)民满五十,纳庸代役”;公元624年高祖颁布“……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下列关于“庸”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输庸代役有利于保障农时 ②唐与隋相比放宽纳庸年限
③相对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 ④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均田制
12.右图为《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的局部示意图。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对上述图文所蕴含信息归纳准确、完整的是( )
①佛诞题材是文化交融的产物 ②人物形象是佛教本土化见证
③线描技法体现唐朝绘画成就 ④注重意境表达文人内心修养
18.有学者称“中国近代化过程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从涓涓细流自然渐汇成滔滔江河,中国近代化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条人工开掘的运河”。下列选项能够作为其依据的有( )
①《五口通商章程》 ②《天工开物》
③《天朝田亩制度》 ④《各国律例》
20.“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人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其意为( )
①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
②主权受损严重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
③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
④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
21.1896年,梁启超上书张之洞“以六经诸子为经,而以西人公理公法之书辅之,以求治天下之道;以历朝掌故为纬,而以希腊罗马古史辅之,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以按切当今时事为用,而以各国近政近事辅之,以求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他的上书中蕴含着( )
①用夏变夷
②中体西用
③古为今用
④洋为中用
26.对下述“修约外交”活动理解正确的有( )
①趁“一战”契机依法收回国权
②国民革命民心所向取得重大成果
③中止旧约重建新型外交关系
④利用修约规则谋求维护民族利益
2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于1931年,后迁都延安,1937年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它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全国性质政权的一次重要尝试。下列理解准确的有( )
①成立于领导“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需要
②经历从被动迁都到北上抗日的转变过程
③见证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再度合作
④力图通过政治协商以实现和平建国目的
31.在《共和国政治制度研究评述》中提到了中国现今政治制度主要包含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制度、国防制度、外交制度、人口教育干部制度、“一国两制”制度、 10个方面。横线中应填写的是( )
中国文明演进史,就是一部充满改革风雨的社会发展史。
3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对商鞅变法的态度。(6分)
3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对王安石变法的评议以否定为主的原因。(6分)
35.南宋以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褒贬议论,是一桩几经变动而又难以了结的历史公案。通过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4分)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时期,以五霸为首的“尊王攘夷”不断促成周边蛮夷戎狄的同化,西周时期楚国自称蛮夷,至春秋后期则以华夏自居。至战国末年诸雄已经将领土东北拓展至朝鲜半岛北部,北面抵达阴山一带,西面至甘肃境内,南至四川、广西、广东等地。目睹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逐步丧失的诸侯国君,深切地意识到战争中新增长的土地继续授予卿大夫的后果,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在此时逐渐萌生。——摘自韩茂莉著《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3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各诸侯国的发展为统一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8分)
37.依据材料,概括清代理藩院职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8分)
3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近代中国的市制变迁”为题进行解读。(8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三卷
39.分别从“资本总额”“中国资本所占比重”“官僚资本”等角度,说出近代中国产业本发展变化的特点。在表中所列的三个时段中,任选其一,作出相关分析(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