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某知名会计网站上有人发帖:“老板要你做假账,该如何办?”,此贴一出,立即引发广大会计人员热议,跟帖数千。从众多回贴中分析,主流观点颇为无奈:会计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假账。
假账的危害性我们会计人员都很清楚,它破坏了社会诚信、丧失了公平正义、污染了经商环境、侵蚀了财政收入、加大了企业成本及承担的法律风险。这一点不但我们清楚,我们搞经济工作出身的朱老板更是心知肚明,所以他在3所国家会计学院都破例提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足见我们敬爱的朱老板对假账的深恶痛绝。
企业做假账的目的多种多样,有的为了上市套取资金,有的为了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考核指标,但目前更普通的是为了偷逃国家税费。任何假账都是由会计人员来执导和演出的,所以假账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精神压力与法律责任,对会计人员有百害而无一利,但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做。面临会计人员的尴尬,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如何才能铲除以偷逃税收而做假账的土壤,消除会计人员的烦恼。
从理论上讲,要想会计人员不被动做假账,只要老板不要想着去偷税就行了。大家都知道这句话说其容易,做到却很难。世间万物都是有因果关系,老板偷税亦是如此,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只有解决了下列主观及客户方面的问题,老板才会消除偷逃税金的动因,会计人员也就自然失去被逼做假账的内在压力。
一、 透明化政府财政支出,接受人民的监督约束
虽说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的法定义务,但同时,了解自己缴纳的税收用在哪里,以及使用是否合理,则是纳税人的权利。税收的宗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如果纳税人缴税以后,却不知所缴税款的最终去向,或者根本未用于纳税人,那么就失去了纳税的意义,这必然会使纳税人对纳税产生抵触情绪。
这里有二个例子,一是深圳当初推行公共汽车无人售票的时候,有人担心逃票会很普遍,但实际上真正逃票的却很少,是因为人们已逐渐意识到,既然享受了相关服务,就应当为此支付相应的费用。再看去年汶川大地震,企业界的捐款十分踊跃,是因为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捐助将有助于灾区那些特别需要帮助的人们度过难关。如果人们了解到国家的财政支出是必要且合理的,纳税的自觉性自会大大地提高。
因此,政府财政的预算、执行以及决算,除个别需要保密的项目外,有必要实现公开和透明,这里指的公开和透明,并不仅仅是指对人大代表的公开和透明,而是要采取措施对全民实现公开和透明,并倾听普通民众的呼声。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句税收宣传口号喊了几十年,国家财政收入连年高速增长,2008年已超过6万亿,但老百姓在教育、医疗、住房、扶贫救灾、公共交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却每况愈下。在这种现实面前,企业偷逃税费的心理我们自然也不难理解。
二、加大肃贪治贿的力度、检讨不合理的开支。
笔者在审计执业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负责人不愿意依法纳税的理由是不希望将自己的血汗钱送给一些贪官去挥霍。网上的一些调查也表明,大部分民众认为当前的贪腐现象很严重。一些政府官员的肆意挥霍、花天酒地的生活方式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其他如一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超标准购车及公车私用、大兴土木兴建与当地经济极不适应的政府办公用楼等等,也常常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企业采购人员向供应商索要回扣等商业贿赂现象也比较普遍,因为需要现金,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账的产生,因此对待商业贿赂,也应予重拳出击。
三、精简政府机构,提高办事效率,改善办事态度
据悉,国家现在吃财政饭的高达5000万人左右,平均每30多人就要供养一人,这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不相适应的,也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而在一些政府部门,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普遍,笔者至今对在内地政府部门工作时那段一个月中三天打鱼、二十七天晒网的悠闲岁月还记忆犹新。冗员过多,但却往往并不能提高效率,反而会造成工作拖拉、相互扯皮的现象发生,一些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而办事态度则很差。
另外,目前的公务员及政府部门雇员的招录体制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如面试成绩所占的比例太高,也产生了一些所谓的潜规则,很多品学兼优的考生由于没有“后台钡闹С郑缺惚适猿杉ê芾硐耄参拊德踅夜裨钡拿偶鳌T堑蒙钲谀乘熬终新甲裳保适郧拔迕刮抟蝗俗詈蟠彻爻晒Γ训浪嵌际歉叻值湍苈穑慷导噬希钲谙喽曰构叫悄诘赜只崾且恢质裁醋纯觯?/SPAN>
四、降低税负水平
2008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54,219.62亿元,比2007年增加8,597.65亿元,同比增长18.8%。而2008年GDP现价总量为300,670.00亿元,比上年增长9%。税收连续多年以远超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除了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提高以及税务部门加强了征管等因素外,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中国的税负水平是偏高的,何况这种异常增长还是在假账比较普遍,税收主要还是由那些相对纳税意识较高的企业贡献的情况下实现的,对这些依法纳税的企业来说,很不公平!在目前的税负水平下,依法纳税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有必要通过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减轻企业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