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寒门专业冷门 大学生面临就业考研两难选择

来源:中国青年报发布时间:2003-09-17
所学专业太冷,求职场上频遭冷遇;学习成绩很好,想考研继续深造,可家里经济条件又不允许——

  开学了。但江西某大学哲学系大四学生黄林的心情却随着新学期的到来而变得更加焦躁不安,近两个月的冥思苦想还是没有结果。“究竟要不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我到底是该考研还是该去找工作?”


  尽管黄林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还是为就业前景发愁,毕竟在就业市场上,哲学是不受青睐的“冷门专业”。黄林的班主任多次鼓励他去考研,班上同学都说以黄林现在的基础只要好好复习肯定能考上。可黄林不想考研,不是他不愿意深造,而是现实条件不允许:他的家在革命老区,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供他读书已经背负了一万多元的债务。哥哥已经27岁了,还没有结婚,哥哥说,只要黄林一天没毕业,他就不会考虑成家的问题。“以家里现在的情况,如果我还坚持要去读研究生的话,那我不是太自私了吗?还算是个人吗?”黄林说。

  据了解,不少大四学生都有和黄林一样的困惑,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王平就是其中的一个。王平还有一个正在读高三的弟弟和一个正在读高二的妹妹,而且两人的学习成绩都很好,都很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如果我坚持去读研究生,可以肯定我的弟弟妹妹当中至少有一个人上不成大学,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使得弟弟妹妹大好的前程给断送了,这样做值得吗?”面对笔者的采访,王平说出了自己的无奈。

  他们告诉笔者,虽然他们也知道考上了研究生可以申请贷款,而且只要考得好,还可以读公费的研究生,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们读研究生需要家里负担,而在于家里非常迫切地希望他们早点毕业,能够帮助兄弟姐妹成家或求学。“没办法,家里太穷了!”———一个“穷”字道出了所有贫困学子的无奈和辛酸!

  黄林最后决定还是先工作。他觉得自己不能太自私,出来工作对家庭多少会有所帮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班主任李老师,可是李老师的一席话又让他迟疑了——“从现在的就业形势来看,一所普通高校的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又能找到多好的工作?你出来工作又能对家里有多大的帮助?你现在要考研究生还是比较方便的,将来就困难多了,你这种牺牲的成本太高了!”

  黄林知道,像哲学这样一个冷门专业的本科生要找一个稍微好点的工作很难。同专业的师兄杨华在本科这4年成绩也出类拔萃,他从去年11月份就开始四处求职,找了大半年也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最后还是选择回家乡县城的一所中学当教师,每月收入还不到1000元。

  江西某高校招生就业处处长告诉笔者:“教育部门的有关统计显示,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社会学、人口学等专业是近年来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这些专业的本科生想找一个稍好一点儿的工作比较困难,这在全国应该是普遍现象。我认为他们最好的出路就是考研。”

  学习成绩虽然很好,无奈家里负担太重,考研的理想不得不破灭;想早点出来找一份好工作帮助家里解决一些困难,却由于所学的专业太冷而不能如愿,怎么办?出路到底在哪?

  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社长刘俊彦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关键是学生自己要做好自我定位和自我评估,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

  刘俊彦说,如果是出于学术兴趣,有条件去考研究生当然最好,但如果家里经济条件确实不允许,那还不如出来工作,在社会上工作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关键是学生对自己要有信心,而且要转变就业观念,不能抱有一次性选择就是为将来买到了保险的想法,更不能把自己的信心建立在别人的保障之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多。这同时意味着社会给你提供的机会也就越多,能不能抓到机会关键取决于你的能力和自身素质。学生不应当把面临的经济困难看得过重,而应该看到的是自己的发展潜力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和能力。

  长期致力于社会学理论和青少年政策研究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和管理系副主任陈涛博士指出,这是一个考验,需要积极的勇气来应对这次考验。

  陈涛博士说:在家里条件确实不允许的情况下,先选择工作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一个人在生活当中,不能只为了自己的个人发展考虑,也应该想到该如何为家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对于身在其中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挫折,但更是一次考验,学生关键是要有勇气,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对自己进行重新规划。再说,将来有条件的时候再去考研,那时学习的目的会更有针对性,感受会更深,效果也会更好。

  陈老师告诉笔者,他有一位来自海南的学生,家里经济条件也是不太好,专业也是比较冷门,但他因为一直以比较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最终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也帮家里解决了一些困难。

  据悉,明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近300万人。有专家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都不容乐观。因此,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该如何正确处理沉重的家庭负担和考研深造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所有冷门专业的寒门学子应该认真思考的严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