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仁见智:求职、考研、出国

来源:中国招生考试论坛发布时间:2004-08-26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每一个即将告别校园就要走上职业生涯之路的毕业生,都面临着不可逃避的选择。如果说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研究生,你一直是在一条惯性轨道上行驶,那么当你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前的这一步,既没有惯性,也没有轨道,你却仍然要向前行驶。首先是你的一次职业方向选择,同时你也面临着招聘公司的残酷选择。你要得到好职位,就要奋进,就要力争。如果你上大学或研究生的学校甚至所学专业还令你有些遗憾,那么在职业的选择中如果走错这一步,或走慢半步,你又将迎来一个抱憾终生的选择:没有选择的选择。有人说,我是优秀生,我有名师推荐;还有人自恃有门路,可以想去哪就去哪。但是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公司是什么吗?你知道最正规的职业生涯是哪条路吗?下面,看看一位来自北京著名学府优秀生的职业生涯路径,听听他敞开心扉的自述吧。

  案例:从出国到读研,从读研到工作(张翔)

  流连于美丽的校园,我不禁感叹,7月,本科毕业的我,将要飞赴某著名美国证券公司香港办事处工作,成为一名职业白领,开始全新的探险。这一切都来得太快,站在职业生涯的岔路口,回首我的心路,其实没有选择的选择,早已开始。

  挤过高考的独木桥,我终于如愿以偿考入北京的著名高校。在这所全国各地优秀学生云集的校园里,年少的我们,还看不清未来的路,只有尽力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努力学习,准备优异的成绩单;投身于学生活动,做优秀学生干部;积极参加实践实习,编织漂亮的简历;考G、考T,铺垫美好的出国路……我也融入了这为人生下一次飞跃而拼搏的大潮中。

  停下出国的脚步

  去美国读书,曾是我的梦想和努力的方向。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准备,优异的GRE、托福成绩,不低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修改了多次的个人陈述,与诸位美国大学教授的联系,是我出国路的平坦铺垫,仿佛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然而世事难料,9·11事件,美国经济衰退,中国学生GRE成绩纠纷等等客观因素,使出国的路忽然变得无比艰难。而且,由于金融专业在美国本土的热门程度和激烈竞争,我们金融专业的本科学生,只能申请5年的经济学Ph.D.项目。如果不搞学术研究而去求职,经济学博士的学位也并不是一个很重的筹码,就业前景黯淡,即便如此竞争仍然十分激烈。漫长的5年,不对口的专业,以及申请的艰难等,都是削弱我出国决心的力量。2002年11月,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学校开始对保送研究生的资格进行审核,我有幸符合标准。面对不用参加考试就可以直接读本校的硕士这样一个几乎无风险的选择,我放弃了我的出国梦,决定拿一个在中国还算值钱的知名高校硕士文凭。

  抓住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受社会重视文凭观念的影响,那个时候我并没有考虑工作,看到身边的很多同学风尘仆仆地求职、应聘,以及被著名公司录取后的欣喜若狂,我心中也有些羡慕,但由于已经与学校签约,我也没有刻意地求职。忽然2003年4月中的一天,我的一个在金融业内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一家美国著名证券公司香港办事处希望在大陆高校毕业生中招收一名新员工,以加强开展面向大陆客户的业务,问我有没有兴趣。我怀着对那家著名银行的仰慕,抱着检验自己实力的心理,把简历递送了过去。由于在上学期间比较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参加过诚迅公司的职业生涯讲座,对于求职的技巧有一定了解,实习实践经历也比较丰富,因此,在机会面前我没有束手无措,而是有充分准备的。当然,应聘历程仍然是艰苦而严格的。经历了两轮电话面试,四次正式面试,以及网上申请及测试,终于,在5月中旬,我获得了这个工作。

  权衡风险—收益后的抉择

  欣喜过后是面对抉择的冷静思考。一方是几乎无风险,且两年后获得硕士文凭这个可预期的收益;一方是需要到一个全新环境中独立打拼,未来不确定性很大,当然预期收益也相对更高。我征求了一些老师、师哥师姐和朋友们的意见,综合考虑个人情况,认为无论从该公司的当前声誉和未来发展,还是从我将从事的工作的性质、工作地点以及培训等个人发展空间来说,这个工作职位都是不一般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而且我的出国梦仍然萦绕心间,希望今后去美国读MBA,那么在中国再读两年硕士,其实是浪费了时间。在这样一家世界知名的企业里工作若干年,也是成功申请美国MBA的有力武器。于是,我毅然决定解除与学校的读研合同,到成熟的金融市场,到世界知名的证券公司,迈出我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手续是繁杂的,需要各级批准并交纳一定的违约金解除与学校的合同。学校的态度基本上是平和的,只要按照规定,公事公办。有趣的是,今年还有几个同学也是决定保送研究生后,又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最终决定解除与学校的合同。

  目前,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为了迎接新的生活和挑战,我正在从身体、心理、物质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准备。对未来,除了不可避免的忐忑,更多的是无比的兴奋和期待。

  回想面对职业生涯岔路口的抉择,我想,路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一定要根据个人背景、所处环境、具备条件、面临机会等综合分析,客观、主观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要站在长远的角度,以前瞻的高度,看待每种选择。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和实力的积淀,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只有准备充分的人才有能力抓住它。

  求其高,得其中

  看完上面的自述,许多人或许已感到自己没有那么优秀,或者没有那么好的客观条件,因而自暴自弃,再一次卷入随大流的浪潮中。与其说5年、10年后才开始后悔走上现在这种迷茫、懈怠的求职之路,倒不如从现在起化以往的求学之憾为今后的求职动力,开始职业生涯的新篇章。“求其高,得其中”,只有向着高目标努力追求,才有机会达到巅峰,即使没有到达最高点也不会因此而有任何遗憾,反而是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让自己能够得到升华,从而别于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