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为什么“滥”

来源:中国招生考试论坛发布时间:2005-08-28
越来越多的人在说MBA“滥”,已经让我不得不说说我的看法。为什么“滥”?我本人也是一名在校MBA,正在进入论文阶段,我系统学习了MBA课程,也参加过EMBA课程学习,同时,我也在为学校的MBA中心做了近两年的事情,在我要离开学校回到企业中去之前,我愿意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些,是我将近两年的所看、所听、所经历、所思考。
  (一)MBA“滥”,首先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说自己是MBA,人多为“滥”。现在社会上评点的、国内生存的MBA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海归MBA,第二类是国家计划招生的本土MBA,第三类是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MBA,第四类是研修班“MBA”以及其他各种衍生“MBA”、本土产“洋”MBA。
  第一类MBA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在国外学习期间语言学习就够难受的了,而且有一大堆晦涩的专业词汇,不知专业知识学到了多少。也有人说,这类MBA是在国外混不下去才回来的,我保留个人意见,因为我没有得到任何支持的数据。
  第二类分两个序列,一是一月份联考的MBA,一是秋季考试的“经贸委班”MBA。后者起点较高,要求有学士学位和5年工龄才能报考,在职学习,基本不需要面临就业问题,相当部分为工作所累,修行依赖学校约束程度。前者又分两块,一是全日制MBA,一是在职MBA;在职MBA也基本和“经贸委”MBA一样,为工作所累。
  第三类MBA和计划招生的全日制MBA差距应该不大。
  第四类应该不能划归MBA系列,因为,MBA首先是“M”,即master,即硕士学位获得者,即教育部认可的硕士学位获得者。这类“速生”的“MBA”学制短,没有按照国家MBA培养方案来培养学员,上课出席率奇低,学习效果可见会如何。
  截至2004年9月,全国累计毕业MBA不足8万,而第四类“MBA”远远超过这个数,你说“滥”不“滥”?
  (二)招多为“滥”。越来越多的媒体批评说,中国的MBA招生过“多”过“滥”,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作法,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MBA“滥”,MBA不值钱,两者应该有某种逻辑联系。2002年6月,创维营销总部人力资源总监王大松先生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发言说,“只能保证MBA2000元起薪”,引发全国大讨论。开始有人说MBA“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附和,越来越多的媒体异口同声地说MBA“滥”,以至于听说2003年末金山公司雷军先生在北京理工大学说“我是不会用MBA的”时,已经引不来人们的注意了。个别“名人”贬低MBA,我想问:他见过几个MBA,用过几个MBA,是怎样使用MBA?而我们的媒体就,大炒旧饭大挖“题材”,他们了解MBA吗?
  全国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不过82万,其中MBA不过8万,你说多不多?国家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就是因为大家说“滥”,使企业望MBA生畏,唯恐避之不够远。
  至于招得多不多,还请大家看看2004年4月27日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仝允桓在sina网的谈话吧。
  (三)“滥”是因为企业缺乏“真伪”鉴别能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干什么,我想问问,你公司员工有多少人持有在中关村花费80元买来的大专、本科、专升本学历证书,你们鉴定过吗?好好鉴定一下吧,还来得及,顺便鉴定一下你自己的证书,别忘了鉴定一下你老总的证书。
  如果我没有审核过很多考生(包括很多中高层管理干部)的学历证书,我是不敢这样质问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的。
  如果你需要鉴定MBA的真伪,请和他们的培养学校的MBA中心联系,别找错了部门。不过你最好重新鉴定一下他们的本(专)科阶段的证书。
  (四)“滥”是因为使用不当,期望过高。我们的全日制在找工作时,首先就碰到“行业经历”、“大企业经历”、“技术背景”等等障碍,我们的企业恨不得拿来一个MBA就要产生生产力,给企业带来大变化,所以企业会有失落感甚至是被欺骗的感觉。MBA进入企业后,需要有一个和企业融合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再培养的过程,我相信这个过程不会长,请企业能用宽大的胸怀来接纳他们,解决企业中出现的问题是一个过程,时间长短取决于企业高层对管理的认知程度。
  (五)“滥”是因为企业管理者自身的认知不足。
  很多老总认为,我行所以我成功,我成功所以我行,我低学历而且成功了,所以学历低并不必学历高差。这是一种错误的逻辑,它不代表普遍规律,这种成功往往是偶然的,而失败是必然的。我们强调培养过程的作用,高学历,尤其是全日制学生,首先调整的是思维结构,专业知识倒是很次要的。高学历者的成功是必然的,低学历者的成功是偶然的。所以我们更倡导把企业交给高学历者去管理。
  有些接受过MBA或是EMBA学位教育的人,也常常在学习的过程或是学习刚结束不久抱怨所学的案例是“洋”案例,抱怨“洋”案例水土不服、实践指导性差,这也是一种误解。这种误解是因为没有调整思维结构,我们知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即使在今天,又有谁敢置疑这句千古名言,问题在于你是否在“半部论语”中调整了自己的思维结构。
  也有接受过MBA或EMBA学位学历教育的老总现身说法,MBA(EMBA)教育不过尔尔,我不上课都知道老师讲的那些东西。对于这种不上课的学员,我正在处理一份强制退学的名单,其中大部分是因缺课拿不够学分。
  我曾经在一次组织EMBA入学面试时,碰到过一位老总的助理,他的老总正在面试,于是我和他聊了一下。这位助理说,我们老总很忙,以后上课会常来不了,肯定大部分时间我替他上。我对这位助理说,请转告你们老总,如果他本人也这样想,请他现在就离开。我相信这位助理所说的意味着某种现象,如果老总们认知水平都这么个层次,管理会怎样?如果让这种人拿到了MBA(EMBA)学位,对MBA的伤害会有多大?
  (六)怎样合理使用MBA?
  1.首先鉴定MBA的“真伪”,不要买错药怪药不好;不要企图通过面试就能够甄别他们的实力或水平;
  2.不要过多强调过去的企业背景、行业背景、职务背景、技术背景,MBA进入企业后会有一个调整的过程;
  3.不要抱着低价试用的心态对待MBA,宁愿用1万元的月薪雇MBA来扫地,也不要花2000元聘MBA来搞管理;
  4.给他们一个调整的过程,不要亏待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5.善待你的所有员工。
  这五句话,说容易,让人理解就很难,让人做到就更难,其中道理难以用一两万字说明白。即使是MBA毕业生,大部分也只会认识到而做不到。如果领悟了,并且做到了,企业的爆发力难以估量。
  这五句话背后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做企业?企业怎样才能做大?企业的成本在哪里?使用人才成本怎样过程平均化?企业财富应该放在谁手上?谁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每一个问题都不能独立思考。这五句话的答案是“善待你的所有员工”。
  (七)最后,我还要说的就是,首先我是很信赖全日制MBA,我目睹他们的培养过程;其次,我是很信赖大部分在职学习的MBA,我目睹他们的培养过程。
  对于在职学习的MBA,他们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克服了很大的困难,我们的企业没有感觉到他们的进步,是因为他们天天在进步。我感谢他(她)们的家人给予他(她)们的支持。我感谢我的妻子的支持和理解,如果有一天,家庭和事业只能选择其一时,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家庭,因为没有家庭的事业是无根的。如果没有MBA的学习,我至今不知道我的妻子需要什么,不知道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不知道人为什么而生而活,不知道……
  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感谢老师们同学们的帮助。
  山中樵夫2004年12月14日星期二

  附件: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作客新浪谈MBA教育实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