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学子因学费挡道欲放弃北大读研

来源:海南特区报发布时间:2006-06-05

  四年的大学生涯里,他们几乎每年都要为学费发愁和奔波。


  毕业一步步临近,由于家庭实在太穷,凑不器足够的费用还清学校的欠款,他们面临着无法毕业的危险。


  贫穷,欠款,高昂的入学费用,拦路虎一个接着一个,这让考上了北京大学研究生的海南师范大学(筹备)物理系大学生廖英豪和廖洪广不得不感叹:考上北大研究生也是惘然!


  就业还是深造,放弃还是继续“挣扎”,面对现实,更多的无助与无奈,让两名海师大的学子陷入两难的境地。


  在这重大的人生十字路口上,他们无法取舍,选择。


  心愿:考上研究生做更多的贡献


  七月流火,对于全国200多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七月,意味着他们马上要结束学业走向社会,去独立闯荡“生活”,面对未来,信心十足的他们满怀憧憬与希望。


  海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海师大)2002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生廖英豪和廖洪广这个时候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们的心情异常地复杂,既悲又喜,即满怀希望又分外地迷莽。


  2002年,家中突然降临灾难,高考发挥失常的廖洪广还是以高分从江西农村老家,考进了海口的海师大。继续复读,还是选择在海师大就读,经过师长们苦口婆心的思想说服工作,廖洪广最后放弃了复读的念头。


  心无旁骛,利用现有的平台,好好地学习,四年后争取考上北京大学或者清华大学的研究生,用知识改变命运,这同样也是“东山再起”。下定决心后,廖洪广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四年大学的生活,宿舍,教室,食堂,每一天,每一个节假日,廖洪广都过得非常地充实,愉快!


  廖洪广的同班同学廖英豪,当年同样也高考失利,最终选择在海师大就读,他同样做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从湖北老家来到海口后,廖英豪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要想帮助更多的人,更好地服务社会,自身本领必须过硬过强。对于农村的孩子,这是改变现状实现人生梦想的唯一的途径。


  共同的理想,相同的家庭背景,经过四年的艰辛付出,工夫不付有心人,廖洪广廖英豪两人不但一起考上了北京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的研究生,而且还顺利地通过了严格的复试。


  无奈:还不清欠款毕业危险


  作为全国一流的高校,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意味着什么,对于学子们来说,其意义与重要性不言而喻。即将毕业的廖洪广和廖英豪打听自己被录取的消息,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廖洪广来自江西万载县偏远的农村,父母亲均在家务农,家中一年所有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足6000元。高考前,常年患有肺气肿的爷爷,治病几乎花光家中所有的积蓄,最后却因医治无效而辞世,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绝境。


  第一年,家人和亲戚朋友东借西凑,廖洪广揣着微薄的学费忐忑不安地上路了。第二学年,情况并未好转,廖洪广年迈的母亲,只身一人前去江苏打工为儿子挣学费。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廖洪广开始拖欠海师大4200元的学费,住宿费。第三学年,廖洪广的妹妹也考上了大学,廖家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一边学习,一边挤出更多的课余时间,廖洪广即做家教也去超市促销,开始了漫长的勤工俭学生涯。四年时间里,学校所有的奖学金他都拿遍了,去年,他还拿到了省里的特困生奖学金。


  上年的学费,只能下一年补,临近毕业,廖洪广还欠学校近1000元的费用。


  按照海师大的规定,欠款学生如果在毕业前如果还不清欠款,将无法领到毕业证。一定程度而言,他们的大学四年等于白读了。


  还不清欠款,你都毕业不了,考上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又能怎么样,“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贫穷,高昂的入学费用,一个接着一个的拦路虎,面对残酷的现实,廖洪广一个劲地感叹,他确实“穷怕了”!


  困惑:毕业还是深造,两难的选择


  来自湖北崇阳县偏远农村的大学生廖英豪,一家四口人全年的收入不足4000元,境况更为艰难。第一年的学费,3000元从当地的“关心下一代”基金会争取而来,其余的5000元是家人东借西凑而来。第一学期,廖英豪就开始疯狂地做家教挣学费,四年下来,他总共拖欠学校各种费用3500元。


  廖英豪红着眼眶回忆了自己最凄惨的一次遭遇。因为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通过复试,到北京复试前,他不敢和家里人开口要钱,和同学凑了1000元的路费,结束时,身上只剩下15元钱,连回海口的路费都不够。


  2005年10月,廖家更为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常年患有严重胃病的父亲,由于病情得不到及时医治,后由胃出血恶化成了胃肿瘤。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廖英豪正犹豫不决,是否应该报考研究生,到底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


  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矛盾至极的廖英豪一遍又一遍地质问自己,如果考研,顺利通过且继续就读,这样做,对于患病且年迈的家人,是不是太残忍了!


  一定要考,只有这样,人生价值和报复,才能实现,放弃考研实在不值得。


  同样,在报考研究生之前这个紧要的关头,廖洪广的思想也几经起伏。他中途多次劝说自己应该放弃,不应该再为债台高筑的家庭增添负担,可每当想起操劳多年的父母,只身远在外地的母亲,廖洪广抱定决心,要再搏上一回,不能轻言放弃。


  解决了考与不考的矛盾之后,新的矛盾再次出现,廖洪广和廖英豪两人,却再次陷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的矛盾之中。


  期盼:真的的不想失去机会


  不安于现状,不能向命运屈服,廖英豪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后来他决定暂时撂下找工作的事情,重操旧业做起了家教,抱着最后的希望,他一个挨着一个,向已经工作的高中、初中的同学,能想到的亲戚朋友,筹钱还清欠款。可是,一切努力却是徒劳。


  “现在看来,我当初的决定可能有些偏颇!现在,我最渴望的,就是贷到款还清学校的欠款按时入学,能找一个担保人,更好!”说完这句话,廖英豪自言自语,是不是我太自私了?


  通过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联系,廖洪广得知他们的研究生入学费用,第一次要一次性上缴2.5万元。上北大缴2.5万元,对于其他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于和我一样的农村贫困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贷款,找到担保人,谈何容易。廖英豪坦露心扉:基于无法改变的现状,他最终还是得无奈地放弃。


  我相信,“自助者天助,然后助人。”眼里含着泪水,廖洪广的声音怯懦且显得细微,底气并不足,稍做停顿后,他嗫嚅着说:“做梦,我都想着能有一个担保人,命运之神能光顾我,对于这个机会,我真的不想失去!”


  对话一 信念永远不会变


  就业还是深造,让考上北大研究生的两位学子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除了放弃,还有没有别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记者和大学生、以及海师大的教师进行了对话。


  记者:现在还没有找工作吗?


  廖洪广:深造无望的情况下,几天前我开始四处找工作。后来,海口市一家颇有实力的公司老总看重了我,许诺以丰厚的待遇,劝说我去他们公司上班。


  记者:如果先去工作,等家庭经济状况有所缓解,再去读研是否更好一些?


  廖洪广:目前只能放弃,先去上班挣钱,让学校保留学籍,等条件好转。


  记者:这里面有很多的变数,如果发生变化,你怎么应付。


  廖洪广:安身立命,心里面只装着钱,这种生活并不是我的理想和追求。帮助更多的人,给社会更大的贡献!这才是我想要的。不管在任何时候,我都不会改变自己的信念。


  廖英豪:我从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偿还能力。找到工作对我来说并不难。但这不是我最终的目标。我坚信,困难,毕竟是暂时的,这也是实现人生报复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雨过,最终天晴。“自助者天助,然后助人。”


  对话二 要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记者:学生们现在遇到了困难,作为他们的师长,学校是否想办法帮助他们一下。


  海师大物理系老师:老师们每天都在为这些事发愁。可大家的能力毕竟有限,因为他们即将毕业,许多优惠的政策,不再能继续享受。目前,学校的各种特困补助,只能针对还未毕业的学生,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本科段的学业。


  记者:那他们只能放弃了?


  海师大物理系老师:我们正在积极地和社会上一些有爱心的企业、人士进行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只是效果并不理想。


  记者:廖洪广等人的困惑和迷茫,有着普遍深远的社会意义,作为过来人,您能否给学生们一些建议?


  在读博士,海师大物理系副主任廖元锡:就业还是继续深造,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论做何种选择,对于学子们来说都很矛盾,贫穷,毕竟不是他们的错。


  记者:具体说他们该怎么做?


  廖元锡:具体到不同的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来说,首先思想不能消极,不能坐而论其道,而要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延长毕业时间,休学先工作,读书期间勤工俭学,做一些服务工作,不能坐、靠、等,完全地依赖社会救助,要自立,更要自强。这些经历,对人的一辈子都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