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学教育走向普及,大学生的未来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考研作为一条主要依靠个人奋斗就有望成功的出路,吸引了众多学子的眼球。对此高校中有两种人,一类是上周我们的调查对象——“考研族”,考研他们有三大原因;而另一类就是本周我们的调查对象——“拒绝考研族”,不考研他们也有三大理由。
记者调查
理由1 为就业放弃保送读研
北京工商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钟亮算是幸运的,当别的学生正在忙碌地参加各种招聘会时,他的工作已经定下了。钟亮是春季高考生,明年一月即将毕业,工作在几个月前就已定下,他现在生活得比较轻松。“我的工作定在了深圳,但是不知道培训后要分到哪个分公司或者办事处。”钟亮说他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在北京,因为这里离他的老家内蒙古赤峰距离近一些。
钟亮说他之所以找工作比较顺利,是因为他的专业帮了他的忙。“我们物流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当时找工作时,那家公司要招10个我们专业的学生。我算是比较幸运的了。”
钟亮告诉记者,他也有保送读研的机会,但是他放弃了。“当时如果我选择留校工作,两年后就可以保送读研。但是我并不想读,因此就放弃了。”钟亮说他现在每天都在宿舍,有时也要出去办点事情,相对来讲,他比那些还没有找到工作和正在准备考研的同学要轻松很多。“我挺轻松的,现在就是盼着赶快毕业离校,去深圳培训一个月后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
理由2 就业可减轻家庭负担
同样是北京工商大学电气专业的崔小威也选择的是就业。他说他曾经也想过考研,但是后来回家一商量,再想想自己的能力,还是决定放弃。“我家也不富裕,如果再读书就要给家里增添很大负担,还不如早些工作好。”崔小威说他现在每天仍会去上自习,目的是利用最后的时间,为自己以前的知识再进行一次复习,也算是查疑补漏。他现在的目标是准备应对 公务员考试,为此他并不比准备考研的同学轻松。
同样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女生刘娜也选择了就业。她现在已经将自己的简历准备完毕,而且已经开始了找工作的旅程。她为自己选定的工作地点在南方,理由是作为湖南人,她不太适应北方的生活。“考研我从来就没想过,一直想着毕业工作呢。”对于 公务员考试,她所想的也不多,因为她觉得公务员考试如果没有关系,根本不可能被录用。
理由3 考研出来已经是大龄了
北京二外的小许同学不考研的理由很简单,怕自己研究生毕业后年龄太大,更不好就业。“掐指一算,女大学生在本科毕业时已经是二十二三岁了,加上一年的考研时间,是二十四五岁了,再加上读研的三年,便是二十六七岁了。”小许认为,对于传统的观念,这样的女孩子已经是大龄了。结婚生子等问题束缚着她们就业。“对于女人来说,找一个爱自己又有钱的老公,做一份轻松的工作,然后相夫教子,也许是最好的了。”所以,小许没打算给自己找一个多么有钱的工作,她找工作的目标就是轻松和安稳。
专家说法 好专业本科生也抢手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一些知名大学或是一些好专业的大学生更青睐直接就业,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大三学生小余告诉记者,他们学院80%的学生都不打算考研,“我们学校的牌子和我们所学的专业,找工作不算太难,我们现在只是在挑选更好的,所以,没必要浪费两三年的时间。”上周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首场大规模的校园招聘会上,记者看到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集团、中纺集团、海外工程总公司、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等几十家用人单位到学校招纳贤才,据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霍占仙介绍,2007年该校共有2500多名学生毕业,其中本科毕业生1441名,高职毕业生108名。今年除了考研的学生外,大概有50%—60%的本科毕业生就业。霍占仙告诉记者,由于对外经贸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外语水平突出,专业技术娴熟,历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2004年该校就业率为96.68%,2005年为97.28%,2006年为92.34%。
专家提醒 闷头考研小心耽误就业
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413万,比2005年增加75万人。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今年高校毕业生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而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今年增加82万。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明年约20万,比今年增加2万人。业内人士表示,明年毕业生就业率将与今年持平,按照今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9%计算,明年2.2万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可能面临就业难关。
为此,霍占仙建议,考研的学生不应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对其他事情不闻不问,她表示,这些学生应该适当地参加一下校园内的招聘会,既不会耽误很多时间,也可为自己万一考研落榜铺个路。“实在不想现在找工作的学生,也应该在考完后立刻投入到找工作中。”不要只是闷头考研而给自己带来被动局面。霍主任同时介绍,每年的3月份,他们学校就将考研落榜生集中在一起,特地为他们开一场招聘会。给考研生多一次求职机会。但只等到那时候才动手应聘,肯定没有什么优势了。
【新闻链接】6项措施提升就业率
针对毕业生数量增加,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都出台了相应措施,教育部出台六项举措。
举措1: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落实好代偿助学贷款、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生活补贴、户档迁转、职称评定、权益保障、创业扶持等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的政策。
举措2: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进一步落实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工作体制,健全市、县级毕业生就业领导协调机构。开发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创造条件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举措3:加快建设和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社会就业大系统,加快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对于高校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及到基层就业的,要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
举措4: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高校内部就业工作体系。各高等学校尤其是民办高校、高职院校、新办学校要将就业工作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抓好。落实好“一把手”工程,完善“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校内就业工作体系。
举措5:完善评估机制,促高教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把就业状况作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一级指标,作为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教学评估的核心指标。从2007年起,在教学评估中突出对就业状况的考查,对就业率作假的高校实行“一票否决”。2007年要将就业率与年度招生计划适度硬挂钩,坚决调减就业率低的高校和专业的招生名额。
举措6:推动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舆论氛围。各地、各高校要把就业宣传教育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信报记者 杜丁 田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