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反思的是,随着考研热的兴起,各高校纷纷申请硕士点争抢生源,但导师指导不到位,学生找不到科研课题,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和创新能力减弱等一系列弊端,也随之显现。不如博士生的博大精深,也不肯像本科生那样直面生活,研究生身上的光环逐渐褪色。考研大潮中所包含的泡沫空洞,更是让批评质疑声不绝于耳。
值得注意的是,受硕士研究生教育收费消息的影响,今年报考上海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共九万五千零四十五人,跌破十万大关,比去年减少百分之六点五,出现了十三年来上海考研热的首次降温。学费的个人买单,犹如一剂去火解热的良方,让那些考研意志坚定的人更容易实现目标,也让那些盲目跟风的考研人慎重选择。考研从来不是规避就业风险的“温床”,前面的路上到底有什么,是璀璨如画的梦想舞台,抑或是荆棘密布的羊肠小道,是没人能预料得到的。考研的“高投入、低产出”,势必使越来越多的研民泪洒校园,动机不纯的人就不必再飞蛾扑火了。
当泡沫消散,虚热退烧,社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终将显现出来。在学历和“学力”、文凭和能力的较量中,最终胜出的必定是后者,这为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和活生生的例子所证明。本科生也好,研究生也罢,只有深厚扎实的学业素养和善于学习的实践能力,才是职场百战百胜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