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还是就业?成为摆在高校毕业生面前的一道难题
10月10日至10月30日是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名时间。尽管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吸引了众多学生争相追捧,但现在也有不少学生对这个“头衔”不再迷恋,记者在上海各高校采访中发现,许多准备考研的考生,似乎还在犹豫:究竟要不要考研?也有一些已拿到了学校保研资格的学生,也在考虑要不要接受这块“天上掉下的馅饼”。读研,究竟值不值呢?
[现象分析]
考研队伍以三种类型为主
目前的考研队伍中,大概有这么几种类型:一是为考研而考研,并因此荒废了许多学业;二是考研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三是随大流,别人都考研,我也要考一下。
一些学生读大二的时候就开始为考研做准备,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而且还有意放弃一些基础课程的学习,腾出时间复习将来考研有用的科目。也有些同学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一心想通过考研来改变专业方向。
而下定决心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职业命运,以便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是绝大多数考生的想法。一位大四学生在网上发帖,自己本科读的不是名校。为了不让一毕业就失业这种情况发生,家里人早在大一入学之际,就让她准备考研,“家里人说,不考研,就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她也想继续深造,首先是读英语文学语言专业。
收获与当初的期望值有距离
-毕业研究生:读研不值
两年前的10月,因为想继续学习,中文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小林选择了考研。2005年她顺利地考上了自己所在学校的中文专业的研究生。“在考上研究生的那一刻,对研究生的生活满怀憧憬。可是辛苦地修完研一上学期的课程后,我却感觉自己又回到了本科时代。有些课程甚至是我本科已学过的。”小林认为学校对两年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并不是自己认同的:“一年读书一年实习,在该段学习的时间里,导师基本不管,花两年时间读研究生一点效果都没有。”
本市某高校新闻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小郑说,真的有点后悔考研了,这几年每年的高校毕业生都在增加,就怕自己毕业了,还找不到本科那时的工作。“现在文科毕业的研究生,基本工资与本科生没啥区别,干的活与本科毕业生也没什么不同。”
张同学明年毕业,他觉得自己很失落,“作为一个研究生,应该可以找到一份比本科生更好的工作”。小郭也很清楚自己找工作的状态,他认为,“相比本科生来说,因为是研究生,所以总想着能去大公司拿高工资,差的公司基本不投简历,最后可能会自食苦果,但还是放不下面子。”
一些文科类的毕业生回想自己的研究生生活,都认为,“要说读研一点收获都没有,那不客观,但最终收获的与当初自己的期望值距离很远。”
-弃研族:为就业放弃保研
张华(化名)是本市一所教育部重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作为班里排名第二的她,在今年秋季开学后,就接到学院的通知,自己有资格保研,但在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后,张华选择了放弃。她解释,自己是学商的,很希望能够到企业里锻炼,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工商管理的硕士都要求有3到5年的工作经验,如果保研,必定要放弃原来的专业,觉得不值得。她的打算是在企业工作几年后,再尝试选择读研,考MBA,一步步完成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且,她表示,最关键是她对自己找工作有信心。
华东师大的林欣(化名)读的是新闻专业,最近也作出放弃保研的选择,她说,尽管自己考进大学后,就一门心思希望能读研,但经过在新闻单位几年的实习,她现在则选择了放弃。在她看来,目前许多新闻单位对研究生和本科生都是一视同仁,谁有能力谁上,读了三年的硕士,出来还和本科生干同样的活,太浪费了。
同济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生小罗也同样放弃了考研究生,她表示,现在的研究生课程,有的都变成“大五”、“大六”了,有的甚至和社会很脱节,学起来也没意思。
“许多过来人读完研之后发现就业压力依旧很大,一张研究生文凭并没有给工作增添重量级的砝码,却发现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已经‘混’得很不错,为此许多学生会认为读研并不是好选择。”一位在高校长年从事研究生招生的老师坦言,他说,就业市场的压力,是学生选择放弃直研的一个主要原因,也使研究生的光环越来越黯淡。
一名研究生说,现在研究生越来越多,找不到高薪工作好像对不住三年寒窗。而事实上,国内的高薪岗位并没有那么多,绝大部分硕士、博士还是供职于高校和实际工作岗位,因此,对于年龄偏大的或者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毕业生,考研并不是上策。当然,对于一些有抱负、有理想的学生而言,考研还是不能放弃的。在采访中,一名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告诉记者,根据以往的经验,每年年底的两个月,一般是企业招聘人才的“蜜月期”。在这段时期,企业人才需求度一般可占到全年的70%,而春节过后到10月份,人才需求只能占到30%。与此相反的是,学生的就业意向在“蜜月期”只能占到30%,因为有一大部分毕业生在准备考研。当一部分毕业生考研无望后,才转向选择就业岗位,如此一来,便形成了“70%的人竞争30%岗位”的局面。
在高校从事学生就业工作多年的张女士表示,无论是考研、放弃保研还是选择工作,都是大学生自己作出的人生选择。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论怎样选择,最为关键的是,要了解自己,自己确定一条最适合的路来走。 作者:董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