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是在不断超越,不断成长中向前延伸,如果总是停留在原地,会变得越来越有惰性,而世界的另一种风景,也许便没有机会欣赏了。考研也算一种超越,超越过去,走向未来。不管你考研的目的是什么,至少可以说,你努力着,前进着。
我自己是师范类院校的,学校是不知名的,自己在学校的时候就决定考研是自己打开另一扇窗户的途径。教育学专业,对我个人来说,是不排斥的,而且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院很牛,所以就想考好一点的学校。当时自己的压力很大,连我们的教育学老师也反对我报考北京师范大学,觉得我可能有点自不量力了;我所学的专业虽然与教育学相关,可毕竟还是有差异的,而且我对相关信息了解的非常少,就这样准备考研了。
让我感到庆幸的是,学校因为是师范学校,所以教育学类的书籍很多,尤其是工具书很多,我就花了很多的时间整理资料,基本上本专业涉及的知识,我是一点点抄写下来,抄了有几本,加上自己整理的笔记,还复印相关的期刊,手里的资料还是很丰富的。我不知道大家考研的情况怎么样,是不是有这样优越的条件,因为仅靠专业课,你是很难较好地全面把握专业理论的。而且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院出的题目看似简单,可是你想拿高分也是很不容易的,再考虑到最后的论述题,使你不得不做充分的准备!
从三四月份开始复习,很快买了书,以后就踏上了不回头的路。刚开始看专业课的时候,说实话是找不到方向,一点感觉都没有,即使都看完了,在脑子里还是难以形成系统。读到《现代教育论》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很糊涂,不知道这本书到底在讲些什么,觉得很受打击,那应该怎么做呢?我想只有看书,再看书。书读的遍多了,其意自现,这话是无庸置疑的。对我来说,我的专业课我已经记不清看了多少遍,但是没有背过的,只是一遍一遍的看。这里没有夸张的成分,实践证明,确实如此。
当然,我还买了很多专业相关的书,北师的几个导师的书也翻过,只是大体了解一下他们的观点,没有必要知道的很详细,如:他们关注什么问题,理论倾向是什么等等。教育领域争论的热点问题,如果没有定论,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去年热点问题已经有结论了,则倾向于官方的观点,容易出题的。当然中国人大的复印资料也是值得看一看的,至少能给你提供解题思路,而这对于你回答后面的论述题很重要的。毕竟前面的基础分是拉不开多大的距离的。
我的英语水平不太好,因此也花了大量时间来针对英语复习,做了大量的练习题,每天早上朗读一篇文章,培养语感。刚开始没有耐心做到底,后来给自己信心或者奖励把整套题做完,包括作文也要写到完整。就这样坚持到考前一周,我也没有放弃看英语,这时候不一定要做完整套题,只要做一篇阅读或看看范文,效果都不错,一日都不丢,才会有状态。
最后我认为,考研是要研究出题方向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时间宝贵,不要钻牛角尖,不要花无用功,动脑筋去研究出题思路,研究历届真题,很有必要。就这样,我踏上了最后的战场,并且以饱满的自信挥笔答题,力争每个页面都不留遗憾。事实如此,我也兑现了自己的梦想,有了下个梦的继续……
考研,虽然透着的是一种残酷美,而正因如此,才激发更多的有志之士为此追寻,并乐此不疲,让人期待却历经艰辛,直到穿越苦海,光彩绽放,一路上,这些痛烙刻你我心,沉淀人生回忆,并升华了我们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