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女孩的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实录

来源:来源于网络发布时间:2009-09-16

  马薇,河海大学09届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顺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研究方法专业。

  学传媒的同学都知道,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传媒类的“最高学府”,所以当马薇选择传媒大学为目标院校的时候,周围人除了表示敬佩或鼓励之外,更多的是带着担心和怀疑。也难怪,这是一个太“淡定”的女孩,既不热衷各种社团活动,在班级里也属于无官一身轻的“逍遥人士”;在陌生人面前喜欢沉默,不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不会“夸夸其谈”;成绩不错,但不算拔尖。这样“低调”的女孩,似乎不是很适合传媒大学的“高调”。

  备考须破釜沉舟

  下了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决定以后,她便心无旁骛地制定复习计划,并随着复习进度做适当地调整:8月底报一个政治补习班,同时开始熟悉英语和专业课的内容;10月下旬开始进入全天候复习阶段,要把各个科目,特别是政治的框架整理出来,把课本的内容整理成适合自己记忆的模式,与此同时开始接触历年真题;12月初,重点背诵政治和专业课的知识点;考前一周,高仿真地做几套模拟题,提前进入考试状态。

  她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气势。她一直是一个有点“小资” 的女孩,为了考研,她放弃了很多,也妥协了很多。比如以前的她是一个有着严格午睡习惯的人,每天必花很长的时间在午休上,对她来说不睡午觉是不可想象的,“下午的日子没法过”,而且她对午睡姿势也很讲究,“趴着睡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会“胃胀气”。后来开始全天候备考的时候,她发现时间根本不够用,午休显得非常奢侈,于是每天下午她都会拼命地忍着不睡。

  因为学校实行熄灯制,平时晚上11点周末12点熄灯,为了保证休息时间,她没有像很多同学一样搬出去备考,为了保证复习时间,她几乎完全戒掉了娱乐活动。于是每天除了睡觉和在路上走路的时间,其他时间几乎都是宅在图书馆里,以前常做的诸如逛街,唱歌等娱乐活动显得异常奢侈,所以回忆那段备考经历,她说自己过得是无娱乐少乐趣的生活。

  找些志同道合的“考友”

  考研的准备过程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也是需要承担各种压力和负面情绪的,这时候,如果身边有一两个志同道合的伙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从这方面讲,马薇是一个幸运的人,因为从始至终,她的旁边都坐着两个“同道中人”,她们三个人一起长期“霸占”着图书馆的一个桌子,并号称为“霹雳三人组”。

  三人大部分资料都可以共享,有了最新的考研资讯她们也会第一时间与其他组员分享。遇到谁倦怠了想逃避了,其他两个人也会“挺身而出”积极引导劝解,当碰到两个以上的人都被负面情绪缠绕的情况时,她们索性放下课本一起出去走走。

  如果上述方法不管用,她们会使出她们的“独门释压必杀技”——“八卦”隔壁的“怪人”。她们隔壁一直坐着一个很“认真”的男生,因为一直自认为是最早来图书馆的她们发现,不管她们来多早,每次她们到的时候,隔壁的男生都已经开始看书了,这让她们怀疑他是不是一直偷偷住在图书馆。除此之外,他一整天都会维持一个姿势的看书,就如同被钉在椅子上一样,几乎不会离座,更很少见他去洗手间。看他桌上和自己一样放的都是考研书籍,她们对这位“同道中人”一直都是投射崇拜的眼神的,并曾一度把他当成自己的榜样和学习的动力,“想偷懒的时候会看看他然后鄙视自己的不坚定”。对她们的“偶像”,她们一直都非常关注,“以便模仿”。考研初试以后,包括马薇在内的三个女孩都顺利被自己心仪的学校录取。

  向学长取经应对麻辣面试官

  为了能通过复试,尤其是面试,她做了很多“功课”,之前一直盛传中国传媒的复试很难,这让马薇很有危机感,准备的也非常用心。上一届有一个学长已经考入北广,马薇顺利地联系到他,并得到他的大力支持。除了传授面试经历经验之外,还把自己的导师介绍给了马薇。通过这位老师,马薇对初试的技巧与考核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努力准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的生活被三个关键词支配:看书,练习,等待复试。

  4月底,她进京赶考。虽然之前有认真准备,但是面对那么多竞争对手,她还是很紧张。在面试阶段,在介绍了自己的科研设想以后,可能因为正好和其中一位主考官的科研兴趣一致,他追问了很多相关问题,其中不乏非常专业的问题。刚开始她“那个慌啊”,但“惊慌失措”阶段过后,冷静下来的她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她平时的积累之中,简单组织一下就可以应对,也不算很难……5月中旬,上网查结果,她顺利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