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内,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的175个行政村,将实现规划内全部通路的目标。今天上午,省政府通报了云南扶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情况。
云南省自2005年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以来,截至2008年底,共投入国家、省级和上海市对口帮扶资金12.7亿元,对人口较少民族集聚地区的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社会事业等进行扶持,使7个人口较少名族得到跨越式发展。使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近1/3的村实现了“四通五有三达到”。
据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李国林介绍,2008年底,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175个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29元,比2005年增加783.3元,年均增长27.6%.8.75万人摆脱了贫困,贫困发生率由2005年的56.3%降至2008年的27.2%.截至目前,规划内175个行政村中,174个村已通路、167个村已通电话、167个村能收看电视节目,171个村通电话。今年内可以实现规划内175行政村全部通路的目标,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
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除专项扶持资金外,省级各相关部门共投入6.8亿元用于人口较少名族的倾向扶持。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目前我省扶持人口较少名族在加快发展进程找那个仍面临发展差距仍在拉大;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产业发展难度大,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等不少困难和问题。
今年,我省将进一步集中部门力量,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整合力度,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扶持力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安排扶持资金2.12亿元,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进行扶持。
今年下半年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由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水利厅、云南电网公司等部门,进一步加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的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先把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住房困难户纳入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安排,由省住建厅和省扶贫办今明两年内解决人口较少民族住房困难问题;由省农业厅和省林业厅将优势特色种养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特色经济林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到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促进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增加群众收入;由省民委、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自然村加大投入,实施整村推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