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典故:长寿区来历的传说

来源:考试大发布时间:2008-05-09
长寿区(原长寿县)位于重庆市东部,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县。县名的由来,传说纷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在明代洪武年间,有一位状元及第官拜当朝的宰相,一次下乡察访民情,路过双龙场,(一说是路过新市乡附近的河石井),突遇大雨滂沱,便在酒店歇息躲雨,得见酒店对面一家庭院张灯结彩,鼓乐齐鸣,笙歌不辍,人来客往,十分热闹,正待问个究竟。
  却见一位老翁,满头白发,银须齐胸,年约九十有余,来店沽酒,自称是给爷爷做寿。这位宰相听后,兴趣油然而生,便向老翁问道:“令祖父高龄几何?”老翁笑答:“我的祖父正满一百五十岁”。宰相越发惊奇,正欲细问,又见一个年约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来到老翁面前,口称爷爷,给你送来雨伞。片刻,又有一个儿童蹦蹦跳跳欢天喜地前来,称送伞者为爷爷,要他回去拜寿行礼。宰相在这里再也按捺不住,于是亲赴寿翁家祝贺,宾主动寒喧中,主人察颜观色,深感来人谈吐不凡,遂取出文房四宝,请其题词留念。宰相亦不推诿,接过笔来,龙飞凤舞地写下“花眼偶文”四个大字。主人不解其意,向他请教,宰相便以每个字为句首,写下四句诗:
  花甲两轮半,眼观七代孙; 
  偶遇风雨阻,文星拜寿星。
  下方落款是:“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主宾们才恍然大悟,方知客人是当朝宰相,又是皇帝的老师,大家不由肃然起敬。
  这位宰相通过察访,了解到这个古老文明的乐温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民风淳朴,热爱劳动,百岁老人比比皆是。便回朝奏明天子,从是年九月开始,遂改乐温县为长寿县。
  这个美妙的传说,历经数百年,至今民间还绘声绘色盛传不衰。但此事毕竟是传说,没有事实根据。
  长寿县名究竟由来如何?要从长寿县的地理沿革说起。根据重庆简史记载,在战国时期,秦惠王更元九年(即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以前,四川东部一带处在氏族部落阶段,缺乏详细的文字记载,无法查证。按长江所经之地,长寿周围古代氏族、部落的分布情况判断,长寿属于枳。有巴、枳、鱼等氏族。巴:其地在今重庆附近;鱼:其地在今奉节区;枳:其地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乡,氏族部落时期,长寿属枳,隶属巴国梁州。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置三十六郡,长寿县域属巴郡的枳县。《正义》枳:“今涪州城,为秦枳县,在江南”。《龚志》云:“枳辖今涪陵,长寿等县地”。县治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乡。西汉、东汉、三国蜀汉以及西晋时期,长寿县属枳县部份,隶属涪陵郡。东晋(公元347--420年)时期,晋桓温平蜀,以旧枳县为涪陵郡治,而迁巴郡之枳于邻溪口(今江北区洛碛镇),长寿区域仍是枳县一部份,隶属涪陵郡。南朝、西魏、北周时期,枳区隶属巴郡,直至隋朝开皇初废郡止。
  唐代武德二年,正式置乐温县(即今长寿区域),隶属涪州。“因其地常温,禾稼早熟,民乐之”,故定名为乐温县。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夏,都重庆。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将乐温县改名长寿县。以县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多长寿老人,因此得名。《明志》:长寿“府东少北,洪武二年置” 县城仁和场灌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