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导游口试:《北京主要景点》考试大纲第五章

来源:微学网发布时间:2012-12-11

  第五章 明十三陵
  考试目的
  通过对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明十三陵的历史、定陵的发掘过程,定陵地宫的布局,出土文物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概况
  一、历史沿革
  了解民国年间最后一代延恩候的经历。
  熟悉清代寻找明太祖后裔的过程,及其对明陵管理。
  掌握明成祖朱棣卜选陵址的过程,明十三陵的营造过程,及其在北京建陵的原因。
  二、今日十三陵
  了解明十三陵的位置,占地面积,及埋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皇后等人物。
  熟悉明十三陵已开放的景点,十三陵的三个特点。
  第二节 神道
  了解总神道的概况。
  一、石牌坊
  熟悉石牌坊的位置、建造年代、结构特点及所选位置的原因。
  二、大红门
  了解大红门的位置、结构、用途;进出大红门的规矩。
  三、长陵神功圣德碑
  了解长陵神功圣德碑的位置、结构、用途、石碑碑文的内容。
  四、石像生
  掌握石像生的位置、范围、数量、种类。
  五、棂星门
  了解棂星门的用途和含义。
  第三节 长陵
  一、明成祖朱棣
  掌握明成祖朱棣的生平、年号、陵号、谥号、庙号;朱棣主要的历史功绩;朱棣开创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四项古迹;朱棣在历史上的负面影响。
  二、长陵布局
  了解长陵的位置、规模、布局。
  熟悉长陵陵墓前方后圆结构的特点。
  三、长陵祾恩殿
  掌握祾恩殿名称的含义;建筑规制、面积;建筑用材的数量、材质、特点。
  四、人殉制度
  熟悉人殉制度的历史;明朝各代用人殉葬的人数;殉葬宫女的待遇;停止人殉的皇帝。
  第四节 定陵
  一、明神宗朱翊钧
  了解朱翊钧登基后两个时期的不同风格;朱翊钧的“抗日援朝。”
  掌握朱翊钧的生平、年号、谥号、庙号、陵号,在位时间,死亡地点。
  二、定陵布局
  了解定陵位置、布局、现状。
  熟悉定陵营造年代、工程费用。
  三、定陵的选址和朱翊均的下葬
  了解卜选陵址的过程;下葬过程。
  四、朱翊钧的皇后
  了解孝端皇后的平生。
  熟悉孝靖皇后的平生,下葬过程。
  五、定陵考古发掘的过程
  了解发掘定陵的起因。
  熟悉发掘定陵的三条探沟的位置、特点。
  六、定陵地宫布局及陈设
  了解地宫的规制。熟悉五室的位置、结构特点、陈设。
  掌握地宫宫门的数量、位置;汉白玉宫门的数量、结构、特点;自来石的用途和启闭地宫的方法。
  七、金井
  了解何为金井吉土。
  熟悉金井形成的过程。
  掌握金井的实际作用。
  八、定陵的出土文物
  了解定陵的出土文物;
  熟悉冕、兖服的用途及特点。
  掌握翼善冠的数量,金丝翼善冠的特点。
  第五节 庆陵与思陵
  了解生前建陵的三个皇帝,埋葬在别人墓穴中的两个皇帝。
  一、庆陵
  了解明光宗朱常洛的生平;景泰洼的来历。
  熟悉庆陵营造的过程。
  二、思陵
  了解明崇祯帝朱由检的生平、性格。
  熟悉崇祯没有建陵墓的原因;下葬田妃墓的过程;清廷命名思陵的过程。
  附 明十三陵以外其它明帝王陵
  一、明初三陵
  了解明皇陵、祖陵的位置、埋葬的人物。
  熟悉明孝陵的位置,朱元璋的年号,谥号、庙号、陵号。
  二、景泰陵
  了解明代宗朱祁钰的生平,年号、谥号、庙号、景泰陵的格局。
  三、显陵
  了解显陵的位置,朱祐杬的生平,大礼仪事件,显陵的格局。
  景点讲解题:
  题一:明十三陵概况及神道(历史沿革;今日十三陵;石牌坊;大红门;长陵神功圣德碑;石像生;棂星门)
  题二:明十三陵概况及长陵(历史沿革;今日十三陵;明成祖朱棣;长陵布局;长陵祾恩殿;人殉制度)
  题三:定陵(明神宗朱翊钧;朱翊钧的皇后;定陵考古发掘的过程;定陵地宫布局及陈设;金井;定陵出土文物)
  讲解提示:
  明十三陵的环境不复杂,但内容丰富。第一题讲解内容可从概况开始,经牌楼到神路为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有线路可供遵循,顺序讲解即可。第二题注意概况的内容和长陵的衔接。第三题讲解内容以定陵为主,讲解顺序应以教材章节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