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1.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答: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协调的行为。目的是:
(1) 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
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实现经济增长;③达到外部均衡;④稳定经济、增强适应能力。
(2) 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
(3) 改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
2. 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基础是什么
3. 对外贸易政策分为几种类型?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1)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砂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产生于18世纪初的英国。
(2)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它始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
4. 对外贸易政策转换的依据是什么?
答: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史来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受制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和经济贸易大国竞争力的变化。
5. 简述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自由贸易理论代表是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答:自由贸易理论始于法国的重农主义,成论于古典派政治经济学。
(1) 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① 通过分工与专业化,增进各国各专业的特殊生产技能;
② 通过分工使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等)得到最优的配合;
③ 通过分工可以促进发明和市场的发育;
④ 通过分工可以节省社会劳动时间
(2) 自由贸易可以扩大国民真实收入
(3) 自由贸易可以防止垄断
(4) 自由贸易有利于资本积累。
6. 简述超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答:超贸易保护政策是指国家以补贴、倾销等方式扩大出口,以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垄断国内市场,争夺世界市场,追求贸易顺差,是带有进攻和垄断性质的贸易保护政策。特点:
(1) 保护对象从幼稚产业扩大到成熟产业,不仅包括幼稚工业还包括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工业。
(2) 保护范围从国内转向国外市场
(3) 保护目的从防御转为进攻
(4) 保护的企业从一般企业转向大企业
(5) 保护的措施从关税延伸到非关税
7. 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1) 大幅度削减关税。
(2) 经济贸易集团内部逐步取消关税
(3) 通过协商,一些经济贸易集团给予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优惠关税
(4) 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普遍优惠制
(5) 发达国家放宽数量限制,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