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考点:梗死
一、概念: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流阻断,又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重点)
1.贫血性梗死: 多发生在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性器官,如心、肾和脾,因梗死灶内出血少而呈灰白色,故称贫血性梗死。肉眼梗死灶的形状与脏器的血管分布有关,如肾的动脉分支呈树枝状分布,故梗死灶呈三角形,心冠状动脉分支不规则,则梗死灶亦呈不规则形。镜下梗死灶内仅见组织轮廓,梗死灶周围有充血、出血带,2~3天后,边缘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长入,逐渐机化形成凹陷性瘢痕。
2.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内含血量丰富,呈暗红色。主要发生于肺、肠等处。常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严重的静脉淤血;
②侧支循环丰富;肺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液供应,肠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二者间有丰富的吻合支。例如,当肺严重淤血时,肺动脉被阻塞,而支气管动脉不能克服局部淤血的阻力以维持循环时,引起出血性梗死;
③组织疏松:肺、肠组织疏松,富有弹性,可容纳较多的血液。肉眼梗死灶呈暗红色,形状与血管分布一致。肺出血性梗死呈三角形,肠出血性梗死呈节段状。镜下,组织坏死,同时有弥漫性出血。
2001-1-37.出血性梗死常发生于 (答案:C)
A.肾、肠 B.脾、肺 C.肺、肠 D.心、肠 E.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