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日本固有的语言”,其实是经受了中国文化洗礼的结果,所以一些高度概念的单词,大多使用汉语表示。从幕府末期开始到明治维新以后,接受西洋文化时翻译新的概念也使用汉语。因此,日本人如不用汉语就无法讲话。像“政治”、“宗教”、“経済”、“自由”、“民主”、“科学”、“文化”等重要的单词,全部是汉语。并且均采用“音读”。
不过,日语里音读相同的汉字,像“意思”、“石”、“医師”和“遺志”的发音相同,都是“ISHI”,如果不清楚话前后内容,就无法判断。通过口语而认识声音,一边理解一边在头脑中浮现出汉字,便可以得到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了。
最难办的,是相同的日语汉字,发音却不相同,而且这样的例子可不少,发音的方法和语气的微妙不同,也十分麻烦。比如“市場”一词,到底是念 “いちば、ichiba”呢还是念“しじょう、shijyou”呢,真是微妙。还有日语中在数细长的东西时,量词为“本(ほん、hon)”。随着数量的增加,“本(ほん、hon)”的读法会发生变化,“1本”、“2本”、“3本”分别念做“いっぽん、IPPON”、“にほん、NIHON”、“さんぼん、SANBON”,多麻烦呵。
对于学习日语的外国人来说,这恐怕是最难理解的部分,找不到什么理论根据的部分,只好死记硬背的部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