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知识人物轶事:戚继光与石匣营

来源:微学网发布时间:2012-08-22

  明朱棣皇帝迁都北京后,败走到沙漠地带的元蒙残部势力,仍不甘心他们失去中原大地的疆土,时常袭扰密云北部边镇(今石匣、古北口)。为巩固北京的安全,明政权不断地调整充实石匣营的指挥力量,其中戚继光就是驻扎石匣营时间最长的一名高级指挥官。

  戚继光所处的年代,是明朝受“南寇”、“北倭”威胁最严重的时期。以戚继光为杰岀代表的抗倭英雄所向披靡,最终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可此时的北方仍刀光剑影边患不断,严重地威胁着明王朝的安全。

  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的秋天,戚继光接到了朝廷要他到北方蓟州(今天津市蓟县)训练边军的诏令。走马上任后,戚继光深入边塞了解边情,马不停蹄地考察了蓟州所辖各军事要地的防御情况。通过考察,戚继光深感石匣营的军事力量势单力薄,为此他强调要加强防御,协力戍边共抗倭寇。

  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戚继光根据战势情况,要求所有的边军要明确职责,严肃军纪,划地为防。为固守边防,戚继光在向朝廷递交的奏文中说:“本帅要在三年内训练岀十万精兵(车兵、步兵、骑兵),”以打击蒙古骑兵侵袭古北口、石匣营的嚣张气焰。

  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戚继光亲赴石匣营坐镇指挥,训练将士统领兵卒,督建古北囗长城建设。不久,戚继光还在石匣营城内建起了帅府,并把西路帅驻扎在石匣营的分守参将提升为西路协守副总兵,专门防御曹家路、古北口、石塘岭(路)、墙子岭(路)、白马关五处关隘,以防蒙古铁蹄的南侵。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戚继光为巩固石匣营周边各关口的军事防御,亲临视察了曹家路、古北口、石塘岭(路)、墙子岭(路)、白马关各口的地形。从地理位置上考虑,戚继光把石匣营确立为指挥中心,这样石匣营一可作为保卫密云的前沿;二可作为边镇古北口的后方。基于此,戚继光决定再次调整军伍,在石匣营布防重驾战车156辆,轻驾战车256辆,骑兵3000人,步兵4000人,以游击将军专领石匣营事。

  相传:“戚家军”在驻扎石匣营期间,由于部分将士是南方人,水土不服,有的不是拉肚子,就是不适应北方寒冷的冬天,因此产生了思乡的情绪……石匣营的百姓得知后,岀于对“戚家军”的敬仰,纷纷来到帐下,有的送水,有的送药,有的送慰问品,视“戚家军”为仁义之师。

  戚继光面对百姓的关怀,深受感动和鼓舞。他时常抽岀时间教百姓习武练功传授戚家拳,以鼓百姓士气。戚继光爱兵如子,视百姓为父母的举动,深得士卒和百姓的赞许。时至今日,在石匣地区还流传着戚继光教百姓练戚家拳的故事。

  再踏上石匣营城遗址时,好像又看到了当年伟大的民族英雄。杰岀的军事家戚继光在石匣营指挥千军万马抗击敌寇的场景;眼前又浮现岀戚继光教百姓练戚家拳的身影;仿佛又听到了戚继光在石匣营、潮河边、四松旁吟咏的诗篇:“翛然相倚翠堪餐,龙卧鸾翔各羽翰。对尔十年流景易,会心一日宦途难。涛迴小簟侵入骨,萝破层阴悟鼠肝。莫道大夫能变化,贞操不易雪侵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