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是指看远不清,看近清晰的屈光异常。在正常状况下,来自远方的平行光线射入眼内,经过眼内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前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其焦点正落于视网膜上,因而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这时是不用任何调节的。而近视眼由于眼的屈光系统与正常人不同,来自远方的平行光线射入眼内,其焦点成像于视网膜前,在视网膜上就形成一个模糊的物像,即是近视眼。
近视眼一般在学生时期开始发生,随着年级的增加,近视眼患病率不断增加。目前在小学阶段近视眼患病率可达30%~40%,初中40%~50%,高中阶段可达60%以上,可以说是学生中的一种“职业病”。而且近视一旦发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近视度数也随之加深。如在初一年级时如果是1个屈光度的近视,如果不注意保护,到高中毕业时可达6个屈光度以上。近视的病因多年来许多学者都进行了很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自80年代后基本取得了较一致的看法。对近视病因首先要弄清近视的性质。目前一般认为若按其病因来分类,可将近视分为单纯性近视和变性近视。变性近视有明显的进行性,近视度数达6~10个屈光度以上,有明显的眼底改变。经过长时间研究,认为这种近视的病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这种疾病有以下六种可能性:
①双亲都是高度近视(双眼屈光度在600度以上),则子女100% 发生近视。
②双亲一方是近视,一方是携带者(即本人不近视,上代有高度近视者),子女近视出现率为50%.
③双亲均为携带者,其子女近视出现率为25%,50%为携带者,25%为正常人。
④双亲一方是近视,另一方是正常视力,其子女均为携带者。
⑤双亲一方为携带者,一方是正常视力,其子女50%为携带者,50%为正常。
⑥双亲均为正常,其子女也均正常。
学生的近视绝大部分属于单纯性近视,即一般都在6个屈光度以下,眼底无改变,矫正视力正常,在生长发育基本完成后,度数不再有明显增加。对这类近视的病因,目前大部分学者较为公认的是由于多因子遗传。在遗传学上,将一些由很多基因决定的性状或疾病,称为多基因遗传,如同时与环境因素有关,则称为多因子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