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要点

来源:233网校发布时间:2014-04-18

   一、报告书内容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评价内容与深度,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

  (一)总则;

  (二)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四)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价;

  (五)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六)清洁生产;

  (七)环境风险评价;

  (八)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九)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十)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管理与监测的建议;

  (十一)公众意见调查;

  (十二)选址选线的合理性分析;

  (十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二、评估要点

  (一)总则列出编制所依据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环境、资源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以及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技术文件。

  评价标准的选用应与工程建设时段﹑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行业或设备类别(如锅炉﹑工业炉窑等)相对应,与环保局行文确认的评价标准及执行级别相一致;评价标准应给出各评价因子所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与排放标准的具体限值,参照的国外标准应按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

  准确具体给出建设项目涉及的环境敏感目标及保护等级,附图、列表说明其与建设项目的位置关系。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应分别列出现状评价因子和预测评价因子。

  确定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应符合环评技术导则要求;评价重点应与工程产生的主要环境污染影响或生态危害相对应。

  (二)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1.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地理位置、建设性质、工程总投资,建设规模、项目组成(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环境工程等)及厂区或路由平面布置,主要设备装置、经济技术指标、产品方案、工艺方法或施工建设方案,主要工程点(段)分布、工程建设进度计划等。

  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说明原有及在建工程的规模、项目组成、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以及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与原有、在建工程的依托关系。

  2.工程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和特征,及其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对工程规模、选址选线、总体布局、工艺流程等的分析。

  在建设和生产运行过程中,以排放污染物为主要形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通过对工艺流程的分析,确定主要产污环节,通过进行物料平衡、水平衡、供热平衡、土石方平衡分析,以及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和排污系数,估算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以及排放达标状况。

  如为改扩建项目,应分析现有工程尚存的环保问题及〝以新带老〞的工程内容。计算改扩建前后污染物排放〝三本帐〞。

  在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可能导致植被损坏、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等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通过选址选线方案、施工作业设备、作业方式、运营方式等分析确定环境影响的受体,如土壤、自然植被、水生植物、大型动物、鸟类、鱼类与贝类等,及其影响的方式、范围和持续时间。

  (三)项目拟建地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及质量现状

  1.建设地点及四邻关系。以图、表形式具体给出评价范围内各环境要素﹙水﹑气﹑声﹑渣﹑生态等)的敏感保护目标及保护的具体内容。

  2.对改扩建项目,简要分析企业所在区域环境问题与企业现有污染物排放的相关性。

  3.环境现状监测方案应符合导则要求,应考虑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貌﹑风场﹑水文地质条件等)﹑总图布置情况(如恶臭污染排放源﹑高强度噪声源等的位置)﹑保护目标的分布(废污水排放口受纳水体下游是否有生活饮用水取水口﹑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居民区等)情况等。如利用已有资料,则是否阐明资料来源,时间及有效性。

  4.正确描述评价范围内包括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状况以及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状况及环境现状超标原因,明确环境问题。环境质量一般采用单因子方法进行评价。

  (四)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

  1.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特征和目前的技术水平,对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等不同时段的主要环境影响要素和影响因子采用定量或半定量方法进行分析、预测、评价。

  2.污染型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定量预测模式﹑参数的选用应当符合技术导则或相应技术规范的要求,若选用导则之外的预测模式应阐明选用的理由及其验证的相关性论证结果。按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事故状态对主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准确给出预测评价结果。

  各种环境质量参数变化的预测,应注意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环境质量参数包括常规参数和特征参数,前者反映该评价区的一般质量状况,后者反映该评价区与建设项目有联系的环境质量状况。各建设项目应预测的环境质量参数的类别和数目,与评价工作等级、工程和环境特性及当地的环保要求有关,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有明确规定。如建设项目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不能满足环境质量要求,应给出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控制即实施环保措施后的预测结果。

  在对环境影响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预测结果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明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对各环境要素和环境保护目标逐一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明确的结论。

  合理选择或计算卫生防护距离。

  3.生态影响型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一般包括生态系统整体性影响预测,野生生物物种及其生态影响预测,敏感保护目标影响预测以及自然资源、农业生态、城市生态、流域生态影响预测,区域生态问题预测以及其他特别影响预测,包括施工期环境影响、水土保持、移民安置等。

  生态影响评价内容一般包括生态系统整体性及其功能、生物及其生境、敏感生态问题(敏感保护目录)、自然资源、区域生态问题等。生态影响评价应绘制必要的评价图,如土地利用及变化图、土壤侵蚀图以及生态质量变化或敏感目标受影响状况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