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应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刚刚开始,即使开展最早的美国,也只有六七年的历史。这么短的时间,即使对于前面所估计的这次产业革命完成的最短时间 30~40年来说,也是非常短暂的,电子商务的应用远没有发掘出来。电子商务由于其经济效益显著,其前景必然广阔。它可以使企业增加经济效益,可以使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名扬天下,可以使大公司竞争力更强。总之,可以使企业的TOC(Total Ownership Cost) 大大降低。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惊人,增长迅猛(电子商务的发展基本上同 Internet 用户的发展同步,而 Internet 的发展速度在中国达250%,在全世界也达50% 以上)。有资料称,到 2005年电子商务活动的总价值可能达到7.5万亿美元。
一、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现代电子商务的概念的提出并被全世界所接受时间并不算太长,但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在 IT 企业、服务行业、大型跨国公司的应用,正在向中小企业、传统产业蔓延。亚太地区的电子商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还是很迅速。下面分别对北美地区、拉美地区、欧洲地区以及亚洲地区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予以介绍。
(一)北美地区
在美国和加拿大,一场历史上最重要的技术革命—以 Internet 为纲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席卷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其变革的速度之快,其影响之大,其涉及面之广,无可比拟。
1、美国
美国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和规模都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这些主要得益于极为顺畅化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同时,美国政府又适时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电子商务更深入、更广泛、更具效率地发展。
由于 Internet 对社会资源的巨大发挥和节约,美国政府在促进 Internet 的普及和发展上,不遗余力。比如,在最初 Internet 商业活动还不充分时,政府出钱使 Internet 免费远行,直至近年在 Internet 走上轨道,能自行良性快速发展壮大时为止;从1997年1月1日起,政府利用网络采购,更是将美国电子商务推上了高速列车,并为之制定了紧迫的时间表。1997年5月份,克林顿总统公布了一项政策,即 Internet-Tax-Free-Zone(Internet 免税区),在全球范围内,通过 Internet 网所购、销的商品不加税,包括关税和商业税。这个政策已得到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国的不同程度的支持。
据了解,到2000年美国全国网络建设投资大约为2000亿美元。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美国 Internet 产业在过去4年间以174%的年均增长率发展,1999年销售收入达到了5070亿美元。美国是电子商务开展最早的国家,在许多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成为其他国家开展电子商务的样板,其中 B to C 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如股票交易、PC、Modem、金融、中介服务、鲜花礼品等;而 B to B 大多发生在企业之间的大宗交易中,如电子元器件、会计服务、商业抵押、证券、电机、网络产品、解决方案等。电子商务触及到了各个行业,各种商品和各类服务,发展速度和规模十分迅速。但是全球的电子商务发展很不平衡,美国因开展得早,基础设施完善,人们的消费观念方式进步,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因此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占电子商务市场的79.1%。
2、加拿大
加拿大电信网络化的发展也很快,其“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程度并不亚于美国。加拿大计算机普及率相当高,这都是加拿大开展电子商务的良好外部条件。加拿大政府非常重视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应用,几年前就成立了电子商务委员会,该委员会是负责电子商务试点、法律框架筹备等事务的协调机构。加拿大还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区之便,与美国在电子商务实施过程中进行广泛合作。加拿大甚至提出要在2000年以前成为世界电子商务的领导者。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强化安全、隐私与对消费者的保护;确保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尽快健全其国内的电子商务秩序。
北美许多大公司纷纷利用 Internet 扩展自己的业务。Cisco 的80% 的订单来自网上,每天网上订单约100万美元,而 GE 公司一年就从网上订货几十亿美元,亚马逊(Amazon)书店在网上销售 250 万种图书。短短的两年时间,就由一个无名的小店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书店。如今,大多数的美国企业高层经理不再需要劝解,他们对电子市场环境已经耳熟能详。近来由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它是 the Economist 杂志的姊妹公司)、Booz Allen & Hamilton(一家咨询公司)联合做的一项针对全球 500 家大公司的调查表明,超过 90% 的高层经理相信在21世纪,Internet 将改变全球的市场环境或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Forrester Research(一家业界看好的高科技咨询公司)对以上的调查结果表示认可,他们认为美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要达到一个增长的极限,从这一点开始,它将加速进入到“过度发展”时期。他们预测在今后的5年内,企业之间的交易量将每年翻一番,交易额将从2000年的430亿美元猛增到2003 年的13000亿美元,网上电子贸易将在近4年内为美国国民收入净增100 亿到200亿美元, 节省5%~15%的成本,如果再加上提供服务实现的价值以及在线订购的价值,这个数字还将更令人瞠目。相比之下,Forrester 对于同一时期内 B to C 模式电子商务的预测要保守得多,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做出两点解释:一个是在经济体系中,企业间 B to B 交易量要远远超出消费者的购买量;另一个是比起个人消费,企业间的交易更愿意也有能力通过 Internet 实现。
(二)拉美地区
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报告,2001年,拉美电子贸易发展迅速,网上销售总额将达到 12.8亿美元,比去年增加137% 。但是,在地区贸易中,拉美电子贸易仍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 仅占全地区销售总额的1%。巴西是拉美电子贸易最大市场,今年贸易额可达9.06亿美元。墨西哥和阿根廷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其网上销售额分别为1.34亿美元和1.19 亿美元,比2000 年增长75%和60%。智利列第四位,网上贸易额为4500万美元。在拉美经济三巨头中,阿根廷电子贸易增幅最小,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导致许多投资者从 Internet 上撤走资金。
2001年拉美网上贸易最热销的产品是汽车,其销售额为5.4 亿美元;其他依次是零售商品 2.03亿美元,旅行服务1.4亿美元,计算机和程序1.39 亿美元。在零售商品中,食品、电器、书籍、音像产品都达5000万美元左右。
拉美电子贸易有两大特点:一是集中,其中25个网站的销售额占全地区电子贸易额的83%; 二是多渠道,单纯利用 Internet 销售的状况正在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建立 Internet 和常规商店相结合的多渠道销售网络。
但是,拉美电子贸易尚存在商品质量、产品价格和不能按时交货等问题。在阿根廷和巴西,网上采购商品只有40%和58%能做到按时交货。
(三)欧洲地区
为了改善 Internet 的环境、普及电子商务, 欧盟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建立了一个用于在欧盟内部进行研究与合作的先进的泛欧网,并大幅度地提高网络传输速度(从每秒30 兆比特到每秒622兆比特);其次,试图建立一个完善可靠的、以电子方式支付的金融机构和税收环境;第三,在欧盟各成员国中达成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共识。根据国际数据服务公司的报告,在网上贸易方面,欧洲将由1997年的11亿美元增至2001年的259亿美元。1998年欧洲已经有50万商业站点开展电子商务,2003年将增加到800万站点。1997年12月欧盟和美国发表了有关电子商务的联合宣言。2001年2月,欧盟提出了建立一个旨在协调全球通信,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国际宪章的提议。
权威预测公司 Forrester 预测英国和德国将比美国晚2年进入电子商务“过度发展”阶段,而日本、法国、意大利进入这个阶段还要再晚2年。进入电子商务“过度发展” 阶段的国家有先后次序。同样地,进入这个阶段的产业也如此。例如,计算机业和电子工业最早接触 Internet,这两个产业的 Internet 应用也将比其他产业更早地到达一个极大的程度。航空航天、电信和汽车制造业将紧随其后,一个产业早起步的其他因素还包括适用软件的现实有效性、计算平台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
(三)亚洲地区
目前,亚洲地区新兴的电子商务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以及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电信网络比较发达,Internet 技术迅速发展,电脑普及率及个人收入均较高,国家政府对电子商务大力支持。这些有利因素都使得亚洲各国及地区的企业对电子商务新兴市场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这将大大改变亚洲企业经营方式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创造全新的行销模式。但是,由于亚洲各国在科技水平、经济条件、人口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开展电子商务的进程也不尽相同。
1、日本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对 Internet 的开发利用也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过去,日本的计算机化主要用于生产过程的优化以及在公司中工作效率的提高。然而,现在的结构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削弱了。由于这些原因,日本迫切需要改变现在的系统。作为这种结构性改变的工具之一,电子商务被日本政府和私人机构推到了显要位置。在这种环境下,根据企业界的要求,日本政府尤其是日本国际经贸部积极同私人机构合作,在日本经济的每一个商务活动中开展电子商务的促进计划。
日本国际经贸部对电子商务进行了分类,把商家和客户之间的电子商务称做客户电子商务,把商家和商家之间的电子商务称做公司电子商务,并在1994年,准备了总计2亿5千万美元的预算。接着,他们为19个客户电子商务项目分配了8千万美元的预算,为26个公司电子商务项目分配了1亿7千万美元的预算。
在客户电子商务方面,日本现在有超过50家的本国银行准备采用SECE(安全电子商务环境) 协议。在公司电子商务方面,日本已经发起了一项称为CAES的计划,以实现从研究发展部门到生产部门之间的过程数字化。在这个计划中,大量书面工作和商业过程被计算机的程序所代替, 大大降低了费用,缩短了时间。在客户电子商务方面,在开放性网络如 Internet 上进行电子交易必须做到安全可靠。而SECE 实现了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进行日本式的商务活动。1997年 10月,由富士通、日立和NEC 联合成立了日本认证服务有限公司以提供这种颁发电子认证的服务,现在己开始这项服务。1996 年,日本成立了电子商务促进委员会,简称ECOM,有251家公司或机构参加了该组织。此后,E- COM 在诸如电子授权认证和电子预付款或“ECOM 现金”协议等领域制定了规划和模型协议。这个授权认证规则得到了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 及OECD的高度评价,并被指定为共同的全球规划的主要基础。因此,电子商务计划通过一些私人机构的努力得到了较大发展。
日本的电子商务促进计划采用了以下规则。首先,知识产权由发起这个计划的政府和公司共享;其次,对参与公司的选择是一个开放过程,一些外国公司实际上已经参与进来;第三, 零售商通过提供系统服务来支持这个计划;第四,每一个计划有2年的时间框架。通过采用以上这些规则,这些计划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2001年5月,日本与美国发表联合声明,对关税、税收、隐私权、身份确认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看法。这个声明基本是美国电子商务框架的翻版,它强调了两国在电子商务问题方面的磋商与合作的重要性。这个声明给我们一个信息:两个经济大国意欲通过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地位与影响携手制定电子商务全球框架,以保持和加强两国在世界经济的领先地位。
2、新加坡
新加坡强调政府毗电子商务具有不可替代的时用,政府对国内所有品市务活动都给予控制,对电子商务实施统一规划,以便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1997年新加坡政府实施“新加坡一号”计划来建立、完善国家互联网络。1998年5月,新加坡提出了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框架,包括三个层次:电子商务环境,基础服务,商务解决方案。1998年7月新加坡通过了一部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
新加坡早在1986年就宣布国家贸易网络开发计划,作为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一部分, 在国家贸易发展委员会支持下,贸易发展局大力开发 EDI 系统,并于1989年1月开通。该系统由贸易网络、制造业网络,零售业网络、交通运输网络和金融网络等分支系统组成,仅国内 SNS 网络上的用户就超过 1 万家。新加坡目前正在敷设1.6万公里的光缆,用于数据及电话网络。新加坡已开通了“海运事务贸易网 (TRADENET)”、“金融网络(MASNET)”、“法律网络”。这些建设将为新加坡电子商务的高速化、安全化作出重要贡献。
新加坡各行业趋向网上销售,网上 EDI 逐渐普及。1999年,网上银行服务(Internet Banking)已成为业界不可或缺的服务,不少大银行不但有网站,而且还提供网上转账和查询账户的功能。而零售及娱乐事业也大量应用网站从事订购服务,如大型超级市场、花店、唱片公司等。在商务方面,贸易商也利用 Internet 进行交易及报关工作,使 Internet EDI 活动逐渐成为工商业的信息科技应用趋势,并取代传统的 EDI 网络和服务。与此同时,金融投资也正在向网上电子交易发展,这有助于简化交易程序及增加市场信息透明度。
3、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可以说是亚洲口产业的典范。两国都具有发达的网络环境,新加坡率先实现了 Internet 信用卡结算试验,马来西亚更建成了“多媒体信息走廊”。马来西亚设立了多媒体发展合作部(MDC,Multimedia Development Corporation),负责收集网络方面的信息,并统一管理各个政府部门在网上的运作。
马来西亚是新加坡的近邻,它密切注意着新加坡的信息发展动向,它开通了与新加坡 TRADENET 相同的海运信息网。在网络化进程中,它积极引进世界最新的科学技术,为全面开展电子商务打好坚实的网络环境基础。并且在网络交易上,积极制定相关法律,注重实现EC 重要一环的数字签名。
马来西亚政府还是东盟电子商务的积极倡导者。马来西亚总理已经提出了有关东盟电子商务框架的构想,目的是“使东盟在电子商务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框架构想涉及即将出现的数字化市场的共同构想提供平台;涉及新数字化经济带来的一些问题,如保护消费者权益、纳税、版权保护以及对交易的责任;涉及协调在智能卡的技术标准和共同平台、互联与互动、公开密钥的交插验证等问题;也涉及东盟各国之间网络法必须规定的电子商务各方责任,保护消费者权益和隐私的问题等。
马来西亚建设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试验区,利用多媒体超级走廊进行数字化社区试验,该试验区面积为750平方公里。多个国家的公司和本地制造商将在试验区内开发用以支持各类应用软件的系统,以用于电子政务,远程医疗和智能学校等。马来西亚将多媒体超级走廊视为试验场所,鼓励人们在这里试验需要真实生活环境来检验的新思想和新技术。
二、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推动电子商务应用是保持中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运用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础设施和技术逐步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电信业在薄弱的基础上开始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建设了遍布全国的光纤骨干网和城域网,实现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电信用户规模迅速扩大,服务水平迅速提高。中国电话普及率1990年只有1.11部/百人。2002年末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增加到4.2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3.7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总数2.14亿户,普及率17.5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总数2.06亿户,普及率16.2部/百人。与此同时,中国有线电视用户数量也迅速增长,1992年为2500万户,2002年超过了1亿户。
1987~1994年,少数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少量或个案式地陆续接入、使用国际互联网。1995~1996年,中国先后启动建设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和中国公用金桥互联网(CHINAGBN)四大互联网工程。1995年中国互联网开始向公众提供接入服务。1997年6月,以上四大计算机网络之间实现互联,形成了中国互联网的初步基础。
其后中国互联网一直保持着快速、持续发展的势头。1997年10月底,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62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4066个,WWW站点1500个,国际出口带宽为18.64Mbps。到2005年12月底,上网计算机数量增加到4950万台,上网用户1.11亿,CN下注册的域名109万个,网站数量达到了69.4万个,国际出口带宽总量为82617M。中国上网用户数量达到世界第二位。宽带用户数量达到6430万,占网民总数的50%以上。中国电子商务的网络技术基础初步形成。
(二)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相互促进
自1993~1994年开始,中国政府先后启动了“金桥”、“金卡”、“金关”、“金税”等一批重大电子政务工程项目。1995~1996年,中国第一批互联网(Chinanet、ChinaGBN、Cernet、Cstnet)创建成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也相继成立,1996年2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国首部互联网管理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随后,中国大陆第一家互联网应用服务商“中国黄页”推出,业务定位于外向型企业的贸易撮合服务,为国内外企业搭建了全新的贸易桥梁。1996年,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CIECC)成立,同年9月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成为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的第一个用户。中国银行开通了国内第一家网上银行。1997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十余个海关的开通了EDI通关业务。1998年,纺织品配额招标系统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上投入运行,全国首次实现纺织品配额电子招标。1999年实现了全国加工贸易联网审批管理。
1998年3月,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政府网站正式开通,提供外经贸政务信息、外经贸法律法规和国内外贸易的最新动向,为外贸企业开展贸易活动提供服务。1998年7月,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推动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站开通,引导中国企业从网上进入国际市场,被誉为“为永不落幕的交易会”。1999年4月在线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线广交会)正式启动,并且逐年发展。1999年10月,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建立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公共信息服务。
(三)企业和行业开展应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的基础上,风险资本进入互联网产业,各类电子商务网站纷纷出现。主要门户网站开始推出电子商务业务。B2C 网站大量出现,开始在网上销售图书、软件、票务、旅游等商品和服务。一批B2B 网站开始为企业间电子商务提供交易平台。网上交易进入实际应用阶段。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对一些网络电子商务公司造成打击,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2001年以后,网络电子商务公司开始务实地探索赢利模式,并逐渐走出低谷。到2002年,许多电子商务网站经营状况逐步好转,一些门户网站电子商务也开始赢利。
网上商业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突出发展,商业信息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调查显示,在网上提供的各种信息中,提供产品信息的商业网站比例最高,为78.8%;其次是提供企业信息的网站,为68.7%;第三是提供商贸信息的网站,为49.5%。商业网站信息更新频率普遍高于政府网站和企业网站的信息更新频率。67.3%的商业网站更新周期为一个月及以下。
一些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如上海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想集团公司、海尔集团、黑龙江斯达国际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B2B交易,形成了较大的电子化供应链,带动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把他们的业务搬上网,对国内的B2B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等传统大型外贸公司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有效拓展了业务,提高了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2002年12月,538家国家重点企业中,83%的企业已建立网站或设有主页,比2000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一些地区的中小企业也陆续成为电子商务的积极实践者。2000年,由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指导、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共同发起的“企业上网工程”,带动了一批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据调查,2002年12月,19%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始开展电子商务,另有39%的企业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电子商务网站。
行业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01年11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充分利用钢铁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广网上招标采购,逐步扩大应用范围,联合开拓钢铁行业网络新市场。山西省2002年度全部用煤订货在中国煤焦数字交易市场成功进行网上交易。在原国家粮食储备局的支持下,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现货网更名为中华粮网,完成了中国粮食行业B2B电子商务网站的基本框架的构建。全国101家证券公司、239家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营业部2623家基本上建立了电子化业务处理系统,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各项证券业务的主要手段。
1998年中国第一家电子商务证书管理中心在上海成立。其后,中国电信认证中心、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成立,并开始向用户发放数字证书。北京、广东等省市也建立了地方的认证机构。
各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网上金融业务,网上交易量迅速增加,业务种类和服务种类迅速增多,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各种电子支付手段。1996年至2000年,中国银行卡发行量年均增长率超过60%,银行卡交易额年均增长率达到76%,银行卡受理网点年均递增51%。 到2002年9月末,全国银行卡发卡总量达到4.69亿张,其中“银联”标识卡6027万张。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2年1-9月银行卡交易总额为10.5万亿元,其中直接消费金额1495.7亿元,跨行交易量大幅增长,交易金额1192亿元。
2000年6月,中国电子商务的行业组织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成立。
(四)政府积极推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1998年11月18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吉隆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正式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态度:“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其应用推广将给各成员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我们不仅要重视私营、工商部门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应加强政府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
为了加强对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1993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1996年以后,又先后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家(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邹家华副总理、******总理、******总理先后担任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
2001年5月原外经贸部成立了国际电子商务司,负责推动外经贸领域电子商务应用。采取了一系列务实推动的做法,积极提供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推出了中国贸易指南和中国投资指南子网站,及时提供丰富的经济贸易信息,成为国内外企业了解国际经贸信息的通畅窗口。全国进出口许可证联网申领与发证系统全面投入运行,企业可以在网上申领进出口许可证。商务部成立后,还积极推动与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开展了国际电子商务交流与合作,建立了多双边电子商务合作与交流机制,开展电子商务的国际交流活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原国家经贸委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工作非常重视,并将电子商务工作作为一种先进的流通方式积极推广,推动企业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市场局在对部分中国企业互联网应用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综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中国企业互联网应用与电子商务白皮书(2000~2001年度)》。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积极推动电信改革和发展,启动了一系列重大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工程项目,为电子商务的启动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有关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或对原有法规做出相应的补充和调整,这些法规涉及了电信、互联网、信息产业、金融、工商管理、合同管理、物流、知识产权保护、认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扶持了一批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支持了电子商务标准和技术研究,并取得一批研究成果。政府网上采购逐步推广,建立了采购网络,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各有关部门还在普及电子商务基本知识、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所有这些,对推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思路及主要政策取向 (一)中国电子商务面临的挑战
1、国际上电子商务发展形势
电子商务应用正在向纵深发展。电子商务正在深入到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深入到商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从简单的网络营销向大规模协同方向发展,并不断创造出新的商业流程、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例如,从1999年第四季度到2003年第四季度,美国B2C电子商务交易额从53.9亿美元提高到172.3亿美元;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比例从0.7%提高到1.9%,4年间季度平均增长率达到6.2%。 2001年,美国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9950亿美元,占B2B交易总额的14.9%,比上年提高了0.56%。B2B是美国电子商务的主要部分,约占全部电子商务交易额的93%,B2C大约占7%。其他发达国家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但美国的情况大致反映了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2003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为14,080到38,780亿美元之间。估计2006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可达到128,370亿美元。
电子商务网站在迅速发展和急剧扩张之后,正在走向融合、兼并和建立战略联盟的新阶段。跨行业的电子集市(M2M )正在把国际市场融为一体。电子商务正在成为国际贸易中一种基本的、不可替代的流通方式。
电子商务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企业、产业以至整个经济的面貌。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商务联系在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面向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全局系统集成迅速发展。离散型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是企业动态协同、网络制造和虚拟制造技术。流程型工业在重点发展企业级集成优化技术、智能型过程控制器及其仿真系统等。电子商务促进了流通设施、流通体制和组织形式创新,优化流通结构优化和推动产业升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商务、特许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促进流通业的现代化。电子商务也在使传统服务业演变成基于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新型服务业。
数字鸿沟依然突出。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网络基础设施在不断改善,电子商务也在以较快速度发展,但发达国家的发展势头更快、更深入,其技术优势、环境优势和应用优势更为明显,数字鸿沟有拉大的危险。国际范围内,根据IDC2003的预测,网络流量将会从2002年的180petabytes/天增长到2007年的5175petabytes/天,并且据预计其中40%的流量是用于商务应用。从1997年起,网络流量每年翻一番,并且这种增长速度将保持稳定。在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中,发达国家所占比例超过95%,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比例不足1%。 电子商务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应对,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2、中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市场信用体系和法规环境不完善。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电子商务更需要良好的信用和完善的法规作为发展的保障。中国经济的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刚刚开始,法律法规建设还在发展过程中,有关电子商务的相关法规建设也刚刚起步,与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企业应用的意识不强,社会应用整体水平较低。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内外部环境并不完善,由于电子商务在起步阶段需要大量投入,早期成本上升,效果不明显,因而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在企业内部,电子商务不仅要进行技术系统的建设,更主要的是对企业进行流程改造和业务重组,甚至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因而阻力大,企业高层领导的决心和战略决策决定着企业能否不断克服阻碍的关键。
传统观念及人才匮乏。从工业化走向信息化,从传统营销走向电子商务,从现实世界走向虚拟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和运行方式的巨大改变,需要人们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中国有上千万个各类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大批各种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一支强大的电子商务队伍,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二)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思路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既要立足中国国情,又要奋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在当前企业应用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政府推动,改善环境,企业主导,重点推广,讲求实效”。
政府推动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改善环境,提供服务。要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同时,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信息技术提供商、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积极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电子商务的合作与交流。
改善环境就是要不断完善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法规环境、网络技术环境、电子支付环境。对基础和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和地区,政府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
企业主导就是要明确企业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主体。企业是电子商务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实施主体、运营主体,是电子商务利益和风险的承担者。是否开展电子商务、何时和如何开展电子商务,都应由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各级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予以积极的支持和引导。
重点推广就是要充分发挥开展电子商务较好的大企业、行业和地区的示范作用,通过试点,以点带面,不断推广,带动相对落后的中小企业和行业和地区,促进全国电子商务的协调发展。要密切关注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发展、管理创新、组织变动等各方面的新进展,及时学习引进、应用提高。要加强电子商务关键技术特别是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鼓励企业大胆摸索创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
讲求实效是指开展电子商务要从企业、行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电子商务纳入企业、行业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应用为先,讲求实效,循序渐进,不要一哄而上搞花架子。要避免重硬件轻软件,忽视技术服务,事倍功半,造成资源浪费的偏向。
参考文献
[1] 张宽海.电子商务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工业出版社,2002.1~6
[2] 赵 亮.电子商务概论.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3~6,9~11,11~12,14~16
[3] 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3~18
[4] 张润彤.电子商务概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8-43
[5] 廖晓淇.中国电子商务报告.北京:经济出版社,2003.2~5,18~20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