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王丽娜至今还记得,1978年10月她第一次随丈夫回东北老家探亲,临走时公公亲手用白铁皮焊了个小油桶,新婚夫妇一路手提肩扛,把10公斤豆油(资讯,行情)从乌苏里江边的边陲小镇带回了陕西汉中,“当时什么都不好买啊。”
而现在,她可以熟练地在携程网上订打折机票,在当当网上买一本货到付款的书,或者在淘宝网上花5元钱买一大包酒曲给家人做出好吃的醪糟,“现在想买什么,只要上网一搜,总能找到。”
197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58.6亿元,30年后,最大的个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淘宝网2008年9月单月实现交易额101.7亿元,突破百亿元大关。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我国电子商务商业模式,被认为是与雅虎门户网站模式、亚马逊B2C(企业对个人)模式和eBay的C2C(个人对个人)模式并列的“互联网的第四模式”。
电子商务不但改变了千百万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作为互联网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众多企业推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从“时髦”到“实惠”,网络零售持续快速发展,面向消费者的网上商品和服务的经营机构不断增多,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成为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重要方式。
淘宝网2008年9月单月实现交易额101.7亿元,预计全年交易额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一个更形象的数字足以给淘宝的交易规模加上注解,北京王府井(600859,股吧)集团2007年全年销售额为106亿元。
从增长速度来看,尽管1998年3月6日我国第一笔网上交易已经完成,1999年那场参与者必须通过互联网满足衣食需求的“72小时生存竞赛”也使网络零售第一次为更多普通人所知,但直到2002年市场咨询机构艾瑞才第一次给出了统计报告:那一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全年成交金额仅为18亿元。其后,伴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信技术的大发展,网络零售市场规模扩大了50多倍,网购人数也由843万增加至6329万人,网络零售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主流消费人群接受。
更重要的变化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用品在网络零售中比重日益增高,已经接近30%,而2006年底这个数字只有10%。以淘宝网的数字来看,和2006年相比,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前10位的商品类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用品和家用电器排名迅速上升,服饰则从第3位升至第1位,家居日用品也首次超过手机上升至第2位,从“时髦”到“实惠”,网络零售不再是“尝鲜”的偶尔为之,主流消费品份额的提高,意味着网络零售开始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社会购买力大大增强。因此,二、三线城市地区的人们也开始享受网络购物带来的便捷。福建、山东、湖北、辽宁、四川等地区的网购交易额已经占到总交易额的一半左右。在甘肃省金昌市,为了应对每天数以千计的网购特快专递,当地邮政部门甚至添置了新的送货车辆。
二、三线城市消费者表现出的网购热情,意味着网络零售业巨大的上升空间,毕竟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网络零售在整个零售市场中的占比只有0.63%。而美国占到3.72%,日本达到2.76%,韩国更是达到8.65%。
对中国传统零售业来说,500亿元是一个门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家电零售的“领头羊”国美电器花了19年,而网络零售只花了9年。从宝洁的淘宝店铺到卓越亚马逊上热卖的玉兰油和iPod,从国航高调进入网络机票销售市场到芒果网成为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正式合作伙伴,再到双安商场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的网上商城,改革开放以来,工商企业成为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它们开始瞄准网络零售,直接将自己的资源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进入这一领域。
从“虚拟广交会”到“万企工程”,企业在网络采购、网络销售等互联网深层次应用的使用比例大幅提升,大型企业通过网络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广大中小企业借助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找到合作者。
对于浙江省桐庐县“冠华兔业”的总经理江芬儿来说,2003年4月绝对是个难忘的月份。因为非典,她的工厂冷库在那个月曾经堆满了收购来的兔肉,销售业绩下滑了80%。“当时本来和北京谈妥了一笔生意,我4月19日的机票都订好了,但后来也不能去了。那时候在家里束手无策,只能在网上到处转。”江芬儿逛到了阿里巴巴,一个星期之后,她的兔肉开始打包装车,目的地是5600多公里之外的马尔代夫首都马累。
电子商务在非典时期的表现为世人所瞩目。据报道,易趣网日均交易额从2003年3月180万元猛增到230万元。众多企业在短短1个月时间内认识到了电子商务的巨大能量,而在此之前,为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经济交往的增加,从服务于外经贸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国家“金关”工程,到中国商品交易中心、虚拟“广交会”等大型电子商务项目的推出,已经为企业级电子商务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此,我国企业级电子商务应用进入加速发展时期。目前,在大型企业中,应用电子商务开展网上信息发布、采购、销售等网络化生产经营活动已相当普遍,2007年国家统计局对部分大中型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继续进行了跟踪统计。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19267个大中型企业全年电子商务采购金额达到5928.6亿元,全年电子商务销售金额达到7210.5亿元,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569.55亿元。部分大型骨干企业电子商务正在从网上信息发布、采购、销售等基础性电子商务应用向上下游供应链企业间网上设计、制造、计划管理等全方位业务协同的纵深方向发展。
而对于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成长起来的广大中小企业,行业性、专业化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被形象地称为“商务婚介所”。电子商务打破时间和空间障碍的优势得以发挥,并由外贸逐渐拓展至内贸领域。统计显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已从2005年的2200多家增加到2007年的4500多家,年均增长约43%,呈快速发展势头。中小型企业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发布、网上采购、销售等业务。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中小企业数量占中小企业总数比由2005年的约5%增加到2007年的约9%,年均增长约35%。浙江省副省长金德水表示,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流通方式,已广泛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对改变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制度到实践,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支撑环境,电子商务发展“瓶颈”得以突破。
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上月宣布,截至2008年8月底,支付宝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亿,占国内网民总数的40%。支付宝日交易额突破4.5亿元,日交易笔数突破200万笔。在美国,全球最大的电子支付公司贝宝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在全球发展出1.8亿用户,而支付宝完成1亿用户的目标只用了不到5年时间。
支付宝的迅速发展正是我国电子商务支撑环境日益完善的一个缩影,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缩影。现在,消费者可以方便地通过诚信评级来判断网上交易的可靠程度,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担保交易方式保障交易安全。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心的模式下,我国已初步解决了信用、支付、物流等电子商务“瓶颈”问题,为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电子商务配套体系的建设进程,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在制度环境建设方面,2004年出台的《电子签名法》,确立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则统一了对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确立了发展电子商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与重点。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十一五”期间电子商务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相关政策措施。
同时,我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电子商务的健康、安全运行。早在1999年2月,“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商业电子信息安全认证系统”,作为第一家自主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系统,就被成功应用于纺织品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上。此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13家商业银行,成立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
改革开放30年来,电子认证、电子支付、现代物流、信用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已全面展开,24家电子认证机构获得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近20家商业银行开办网络银行业务,物流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区域性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部分行业和地方颁布了电子商务交易的管理办法,全社会电子商务的应用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