崀山 新宁县崀山镇 面积108平方千米,海拔250-818m,是全国最大的丹霞地貌区。”
这是湖南地质遗迹名录对“崀山”的简单记载。7月27日,全国知名丹霞地貌地质专家、中山大学教授黄进很谨慎地在我们转述的句尾加了一个词——“之一”。黄教授说,湖南的几处丹霞地貌他都跑到了,崀山、万佛山、飞天山、便江,都属于在全国丹霞地貌中发育不错、比较典型的地方,规模也较大,但还都不是“全国之最”,“说‘之一’比较准确,
而在《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中查阅“崀”字——“崀山(Langshan),地名,在湖南新宁县境内”,除此以外,别无解释。明代新宁古县志也是如此,仅记有“崀山”之名而已。
8月1日,在崀山景区辣椒峰下的石田村刘家湾,我们向世居于此的当地人打听:“为什么叫崀山?‘崀’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也莫衷一是。但有一个流传比较广的说法:古时有个书生经常在此游历流连,曾在山崖刻下 “山”、“良”二字,“山”在上“良”在下。后来舜帝南巡途经新宁,被这里奇特的山水吸引,看见“山”、“良”二字后,便说:“山之良者,崀山也。”所以,“崀” 字是舜帝“创造”的,独属于新宁。
当地人显然很满意这个传说,“‘良’就是好、漂亮,‘崀山’就是‘好山’的意思”。石田村刘家湾80岁的刘敦耀老人还告诉我们,现在的辣椒峰原来叫“桩墩石”,骆驼峰叫“屏峰寨”,“辣椒峰”、“骆驼峰”是1992年搞旅游开发的时候才叫起来的。
在永兴,住在狮子坦的胡晓明夫妇根本就不知道世居400多年的洞穴叫“丹霞地貌”;而在崀山,我们的车一开到辣椒峰下,就有大批村民蜂拥而上,问“坐轿子吗”,“买水吗”,“买帽子吗”,一些十一二岁的孩子干脆每个人提一个西瓜兜售,直跟到山顶,他们几乎都知道“丹霞地貌”,甚至知道——“这里以前是海”,“这些山峰都是地壳运动形成的”。
地质专家眼中的崀山
崀山丹霞地貌,不像永兴便江那样集中于河岸。
7月30日我们从长沙出发,下午3点多抵达新宁县城,出城往南,仅10分钟左右车程,就看到连续的山峰,大多是裸露石质绝壁,山顶稍圆,山体带红色。进入核心景区,一条简易公路穿过山间盆地中的村落,直通山谷。在那条路的尽头,布满了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丹霞山峰。
“(崀山)区内丹霞单面山的岭与脊,呈斜置不等边三角形层状排列,脊部多出现锯齿状分割,它们呈NE向排列,坡向SE,如成群红鬃烈马呼啸而过”;“崀山丹霞地貌群景可谓孙子兵法‘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的真实写照”;“崀山风景区内处处悬崖耸立对峙,峡谷幽深莫测,……是一颗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明珠”——这些专业而充满激情的描述,出自那些长年从事田野考察的地质工作者。
据说,1992年,“丹霞地貌”的命名者、当时已80高龄的陈国达先生第一次到崀山时,非常激动,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半生长誉丹霞美,方识崀山比丹霞。胜地有缘何恨晚?并赞南北双奇花。”他还特意作出“注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研究红层地貌,因其典型地区为广东仁化县丹霞山,我于1938年命名为‘丹霞地貌’。至1992年才得见湖南新宁县崀山,也有十分发育的这类地貌,感慨不已。”
2001年10月,崀山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5月,国务院审定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左手是广西,右手是湖南
第一天到新宁,我们住的旅馆中挂了一幅整墙的照片——连绵参差的丹霞山峰,势如奔腾的马群,扑满整个视野。
立即打听:“这是什么地方?”
“去崀山的八角寨,就可以看到。最好早晨5点钟就去,有云,看日出。”
好。7月31日4:50起床。赶到八角寨下,6:00。登山。八角寨海拔818米。
6:40。阳光斜斜地透过树叶,打在了半山腰的石阶上——我们的摄影记者背着一个三四十斤重的摄影包,迟了一步,大汗淋漓地登上顶峰,日出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