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知识民族风情:五台民间赛事

来源:考试大发布时间:2008-07-15
  六月骡马大会——忻州“挠羊赛”——民间摔跤
  六月骡马大会

  在忻州各地的古会中,最著名的是五台山六月骡马大会,亦称六月庙会。举办地址在五台县台怀镇,以大牲畜交易为主,为时 1月至40天。前来过会的有交易牲畜的农民,有朝山拜佛的香客居士,有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有做买卖的四方客商,高潮时台怀地区会聚集十四、五万人,热闹非凡。
  五台山六月大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隋唐时期,台怀地区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七月庙会。到清代,乾隆皇帝崇信佛法,曾六临五台,大兴土木,修建寺庙,并规定举行一年一度的六月法会,历时1月,称为奉旨道场。农历六月的五台山气候凉爽,山高坡宽,水草丰盛,是十分理想的天然牧场。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周边地区的农牧民便利用六月大会的极好机会,到五台山进行牲畜交流,以后逐渐形成了僧俗活动并重的集合日。近年,骡马大会规模越来越大,每天有一万多头牛驴骡马上市河滩。围观群众熙熙攘攘。买主遍览市场,任意挑选,卖主招睐顾客,热情介绍。成千上万的牙纪往来穿梭,在衣袖望、衣襟下捏手指暗示价目,加上繁荣的商贸市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使五台山六月大会盛况空前,年胜一年。
  忻州“挠羊赛”的由来
  “挠羊赛”即摔跤赛,原名“角抵”,只是,这种比赛最初不是在体育场馆内,而是在田间地头进行。下面是关于“挠羊赛”传说于由来。
  相传,所谓“挠羊”源于古代的一门军营跤术,而且出自大名鼎鼎的“岳家军”。据说岳家军中有一位忻州籍的老兵叫陈婴。岳飞被陷以莫有的罪名而惨死于风波亭后,陈婴愤而解甲归田。为继承先烈遗志,陈婴就在乡里为乡亲们传授这门军营跤术,以酬抗金夙愿。
  另一种说法是把忻州的摔跤渊源归于对异族竞技的接受和演化。摔跤原名“角抵”,即“抵羊角斗”之意。而“角抵”却源于蒙古人在广阔的牧场上开展的一种互搏技艺,用以祭祀祖先和庆贺丰收。摹仿公羊的打架,以显示自己的骠悍与魅力,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而蒙古式摔跤的那种典型的姿势和动作,与“角抵”又是多么的逼真、形象和贴切。
  所谓挠羊,据说古时是以羊为赌,现在是以羊为奖,但是渐渐就名不符实了,由最初的羊,到后来五十年代的“顺风”香烟,六十年代的红旗一面和毛主席语录一本,到八十年代以后,奖品有一头牛或一头驴,或一辆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当然也有真正奖羊的。
  “挠羊赛”的方法与规则:参加挠羊的跤手可以赤臂上场,一场 “挠羊”以跤手连续摔倒六个对手告一段落。为何必须是摔倒六个而不是五个或七个?是否讨个六六大顺的吉利,或是取例于关帝爷的过五关斩六将,已不得而知。挠羊场上的裁判叫“喝跤人”,喝跤人又是现场解说员。
  “摔跤之乡”的由来
  从“挠羊赛”的由来里不难看出忻州摔跤历史的悠久,不管怎么说,摔跤这一运动的源起终归还是没有离开战争。
  清末年间,忻州的摔跤再度出现兴盛和辉煌。据忻州史志的一些零星记载,忻州的摔跤经受了社会的动荡和历史的考验,代代相传下来。清朝如此,明朝亦如此。这种状况至少可追溯到元代。
  忻州的摔跤通常表现为规模性的竞技活动。伴随着某一区域或整个忻州的各种集会如庙会、祭祀等活动,摔跤便作为这些活动中的一项主要活动,在人海如潮、群情激奋的氛围下展开和进行。还有一种情况是,每年的春种之后和秋收之前,一些富裕的村庄或者喜好红为热闹的村长、族长或有权威风范的长者前辈牵头,组织和承担乡里的“社火”。这种活动在今天主要就是“唱大戏”,而挠羊则是“大戏”之后的“压轴戏”。
  摔跤在忻州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街头院落,只要有一小块平坦之地,从们更愿意将它变成跤场而不是牌场或赌场,所以一年之中除去真正上“跤场”外,大部分时光人们便利用劳作之余三五成群摆开架势过几回跤瘾。这是开心解乏的游戏,也是踏上跤场前的演练。这种随处可见的活动耳濡目染了身小年幼的村童野娃。他们的兴趣比成年人更盛。就这样一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忻州正式获得“摔跤之乡”的美誉是在1960年,那是在一次全国群英会上被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