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4.0分
历史

中国古代史上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41.有学者认为,中古时代(指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变化,首先是民族重整:经过七八百年的过程,原有“汉人”的中国人口,在接纳无数北方、南方的外族成分,形成一个新的庞大而多元的民族。同时发生文化重整:这个民族认同于一个文化传统,却又呈现多元性。 结合所学,说明“秦汉至隋唐是中国民族和文化重整时期”这一观点。

42.明中期以后,西洋数学、天文地理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逐渐进入中国,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尊重。意大利人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还专门介绍了西方水利技术。清初,很多外国人任职于宫廷,主持历法修订并为康熙帝讲授科学知识。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西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只是后来失传,西学实际上源于中学;或者认为西学还不如中学。还有人强烈反对西人主持的历法,理由是“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民族重整:秦汉以来,中原与匈奴、越等民族接触增多,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推动民族融合;隋唐时期,与吐蕃等民族交流密切,唐太宗的开明政策有利于民族重整。文化重整:秦汉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中原文化越来越为其他民族接受,孝文帝改革是突出代表;与此同时,其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如佛教等)也颇为流行。

解析

在民族重整方面,学生要回答出国家统一及混乱时期民族融合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可列举大分裂时期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唐民族政策来阐述。关于文化重整,学生要列举汉朝统一、魏晋至隋唐时期三教合流、理学兴起来回答。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西学东渐。

解题思路

本题考察的是对民族融合以及儒家思想发展的综合概括能力,细读材料用标点分段:民族重整、文化重整,明确他们的概念。民族重整指的是民族融合,体现为中央政府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管理,体现为分裂时期的民族融合;文化重整体现为统一思想、吸收融合外来思想。回顾中国古代历史的几个而重要时期举例回答即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新现象:西学东渐(或西方学术传入中国)。特点:通过传教士传播;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在中国的影响局限于宫廷和士大夫阶层;遭到保守观念和力量的强烈抵制。

解析

通过阅读材料,它反映了西方科技在明末清初在中国的传播,这又被称为西学东渐的现象。而特点可从材料中找出,如传播者的身份、传播内容、统治者的态度及影响。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西学东渐。

解题思路

分析题目:现象与特点2问6分,分别是2或4分,根据分值确定答案的详略。运用学科术语,晶材料分点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