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5.0分
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塞罗突破了城邦时代人与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界限,提出了所有人平等的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张扬了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意识,人文主义者还大力提倡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如勤勉、守信、坚忍、自制、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等,从而为近代意义上公民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世纪的公民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与古希腊罗马的公民理论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17、18世纪的公民还在范围和数量上得到了拓展:公民身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从公民及公民权利发展的动力源来看,主要是通过社会运动和革命战争的形式,使公民及其权利的范围得到了扩展,如英、法、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使原来封建专制制度下的臣民获得了资产阶级国家公民的身份。

——摘编自张博颖等《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在1914年的日记里,胡适批评道:“吾国之家族制,实亦有大害,以其养成一种依赖性也。”后来,他陆续以嘲讽口气写下了《差不多先生传》、《麻将》,希望找出国人“日用不知”的各种毛病,引起对“旧的文学、政治、伦理”的警惕。此外,胡适还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在《我的信仰》中胡适则表示:“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所谓“思想得好”,就是不依傍、不盲从。而1919年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时,胡适又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注:胡适留美时导师杜威的主张)的“评判的评判”。从“五四”前后到1932年的十几年间,胡适一直在大声疾呼“科学”,强调只有用科学的精神教育国民,国家才能强大。

——摘编自朱承《胡适与现代中国国民意识塑造》

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公民观的内涵,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胡适新国民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内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勤勉进取,守信坚韧;遵守法律,捍卫人民主权;推崇理性、参政议政。

解析

材料中“提出了所有人平等的思想。”得出答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勤勉、守信、坚忍、自制、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等,从而为近代意义上公民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得出答案:勤勉进取,守信坚韧;“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得出答案:推崇理性、参政议政。“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使公民及其权利的范围得到了扩展”得出答案:遵守法律,捍卫人民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义,从三个方面:经济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促进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上解放思想。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内容。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分三个方面分析总结意义。

易错点

对材料一中的具体内容没有认真分析,容易回答片面,漏掉知识点遵守法律,捍卫人民主权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新国民观:摒弃旧文化体制下的国民劣根性;通过平民化的“文学革命”塑造新国民;具备独立与理性的精神品格;注重科学精神的养成。

解析

材料中“对“旧的文学、政治、伦理”警惕”得出旧文化的劣根;材料中“所谓“思想得好”,就是不依傍、不盲从”得出答案:具备独立与理性的精神品格;材料中“只有用科学的精神教育国民,国家才能强大”得出答案:注重科学精神的养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的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易错点

对材料二中的具体内容没有认真分析,容易理解片面,归纳总结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