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徐州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徐州市第一中学 月考

  • 58650人已学
单选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1.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书的好处,是   ▲   的。如果读者真正获得了书中的“味”,他便会在写作中把这种“味”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一个酷爱读书、   ▲   广泛、博采众长的人,当然不屑于整天   ▲   ,拾人牙慧;而一个胸无点墨的庸碌之才,恐怕想说新话也说不出来吧。

A

路人皆知  涉猎  邯郸学步

B

路人皆知  涉足 鹦鹉学舌

C

尽人皆知 涉足  邯郸学步

D

尽人皆知  涉猎 鹦鹉学舌

分值: 3.0分查看题目解析 >
2

2.下列诗句中,全都使用比喻修辞的一组是( )(3分)

①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④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A

①③

B

②⑥

C

③⑤

D

④⑤

分值: 3.0分查看题目解析 >
3

3.下列各句中,谦敬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成人了就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好,不要事事都劳烦我。

B

先生虽然未能亲自玉成此事,但也付出很多心血,我甚是感激。

C

我很纳闷,斗胆问一句,不知您是在哪儿听说这件荒唐事情的?

D

小弟愚钝,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兄台对此事有何见教?

分值: 3.0分查看题目解析 >
4

4.下列对联与相关场所对应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春露秋霜本枝衍百世  蓣繁藻洁俎豆祝千秋

②竹韵松涛清自远             风台月榭悄无言

③殿宇辉煌人杰地灵千古迹     神功浩荡民安物阜万家春

④近贤门之居容光必照       遵海滨而处明德惟馨

A

①祠堂 ②庙宇 ③宅第 ④园林

B

①宅第 ②庙宇 ③园林 ④祠堂

C

①祠堂 ②园林 ③庙宇 ④宅第

D

①宅第 ②园林 ③庙宇 ④祠堂

分值: 3.0分查看题目解析 >
5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先秦哲学家荀子《乐论》中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 ▲  ,  ▲  ,  ▲  。  ▲  ;  ▲  ;  ▲  

①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

②又要去粗存精,提高、集中

③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

④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⑤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⑥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

A

③①⑥⑤②④

B

⑤②①③④⑥

C

③①④②⑥⑤

D

⑤②④⑥①③

分值: 3.0分查看题目解析 >
填空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6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于九土之城郭。 (杜牧《阿房宫赋》)

(6)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8)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礼记•礼运》)

分值: 8.0分查看题目解析 >
7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七十八回中,宝玉撰诔文祭晴雯,黛玉建议将“红绡帐里,公子情深”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小说中哪些情节最能表现晴雯和宝玉之间的“情深”?当宝玉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后,黛玉为何“陡然变色”?(6分)

(2)《呐喊》中,夏瑜对牢头红眼睛阿义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劝其造反,却遭来阿义的拳头,事后众人也认为夏瑜“疯了”。请简要分析阿义和众人各自的思想状态。(4分)

分值: 10.0分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9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

候吏①立沙际②,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注:①候吏:驿站管理者。②沙际:水边。

10.首联、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画面?(4分)

11.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手法。(4分)

12.尾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分值: 11.0分查看题目解析 >
9

封①大夫方君传

刘大櫆

封大夫方君讳祈宜,字亦桓,歙县人也。方氏自君之曾祖、祖、父皆业贾于楚中。君年十八,其祖年老家居,父不欲远离,而君之兄祈昌方入郡庠为弟子。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游。

君于人无问智愚贤否,一皆推诚相结。人或以其易与也,而因售其欺,以至逋千万,旁观者皆为之不平。君第与校曲直而已,卒以不衔怨于中也。至无故横逆之来,尤忍人所不能忍。

君家自上世以来多厚德长者,其生殖丰裕,能以惠利及人。至于君则处己虽俭,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族姻之有丧而不能敛,有子女而不能婚嫁者,均受其庇荫。乾隆辛未岁饥,于乡里倡为赈恤,又捐惠济仓谷至白金三千两。郡邑劝输修城,亦且捐至千缗。君之祖考尝建支祠而未就,君善继其志,晨夕营度,不避淫潦毒暑,勤劬过甚。祠垂成,而君遂至得疾不起。卒之岁,年五十有九。

君既性纯孝,笃于友恭,而所遭多不幸。其尊府已见背,而祖母谢安人与其兄祈昌相随以没,逾年,嫂洪氏亦没。君既执嫡母程恭人及继母吴恭人之丧,过哀至毁。而有弟三人,弟妇二人,十数年间,后先殂丧。君于其间,侍汤药,治丧殡,育孤幼,延师课读,以婚以嫁:备礼尽瘁。盖君于世事尽心力而为之者多矣,而庭闱之内,荐遭闵凶,何以堪之?

有姊妹四人,其适程氏者,幼年守志,一子复早夭,其后家益落,而以垂白抚孤孙,君尤痛惜之。临没时,命其子分产以济其困乏,且为其身后计甚谆且详焉。

论曰:世之儒者以诵说诗书自藩饰,而伦类之间,孝友睦姻任恤之行,多内省而惭。至于方君者,既弃儒术而事机利矣,迹其平生所为,求之缙绅先生,何可易得哉?呜呼!可谓淳笃君子矣。

(节选自《刘大櫆集》,有删改)

注:①封,即诰封,对五品以上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以皇帝的诰命赠予爵位名号。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游。(4分)

(2)至于君则处己虽俭,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4分)

9.文中三、四两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方君“淳笃君子”这一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分值: 18.0分查看题目解析 >
10

素 姑

师陀

当阳光从屋背上照进这个寂静的老宅,素姑,一个像春天般温柔,看见人和说话时总是婉然笑着的,走路时像空气在流似的无声的女子,很早很早她就低着头开始绣花了。孟林太太这时候照例在床上睡她的午觉。

院子里有个开始凋零的丝瓜棚,自早晨就没有人来过,就在这种静止气氛中,素姑正是坐在院子里绣花。

素姑十二岁就学会各种女红。她给自己缝绣,也给亲友们和邻舍家的女友们。于是一年,十年……唉!后来连比她小十岁的的少女也出嫁了。现在素姑是二十九岁!没有人能计算她总共绣过多少!

时光无声地过去。素姑低着头已经绣了半只孟林太太的鞋面,在青缎的底上绣完两朵四瓣梅了。

“妈,几点钟啦?”

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孟林太太早已醒了,正一无所欲的在床上领略午睡后的懒倦。

“瞧瞧看。”这是她照例的回答。

那放在妆台上的老座钟,不知几时就停摆了。

素姑手中捏着针线,惆怅的望着永远是说不尽的高和蓝而且清澈的果园城的天空;天空下面,移动着云。于是,是发黑色的树林,是青灰色的天陲,是茅舍,猪,狗,大路,素姑上坟祭扫时候看见过的;是远远的帆影,是晚霞,是平静的嫣红发光的黄昏时候的河,她小时候跟女仆们去洗衣裳看见过的。她想的似乎很远很远……

一个沉重的脚步声蓦地里走进来,素姑吃了一惊。“老王,老王!”她转过头去喊。

“嗯!”送水的这样应着,一面担了水急急往厨房里走。忽然间她自己也觉得好不奇怪,真个的,她喊老王做什么呢,老王每天在这个时候进来,给孟林太太家担水快二十年了。

“果园里的果子卸光了吗?”她高声问。

“卸光了,小姐;早就卸光了。”

老王并不回头,说着时早已走过去了。庭院里接着又恢复原有的平静,远远的有一只母鸡叫着,在老槐树上,一只喜鹊拍击着树枝。

“早就卸光了。”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时光是无声的,但是每一个小城里的日子都有一种规律。

“还不该烧饭吗,刘嫂?”素姑抬起头来问。

刘嫂——孟林太太家的女仆,这天下午到河上洗衣裳去了,也许正在大门口和果园城的兴致永远很好的娘儿们闲谈。那个老座钟,我们说过它早就停了。

正在这时走进来一个卖绒线的。她走进来的时候并不曾呼喊,甚至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以前她是每天都来的。

“买点什么吧,小姐?”

素姑并不要买什么,然而她仍旧想看看。于是在天井里,就在泥地上,卖绒线的坐下去,随后打开篮子,一些红的绿的绫绢露出来。素姑拣块杏红绫子,接着她又看中一种羽毛辫条。忽然间,仅仅是忽然间,当她想到这些东西该配到哪里最合适时——

“不要了。”她说。她什么都不要了。她把卖绒线的货篮推开。

“你明天出嫁时候用得着的,小姐。”卖绒线的发慌的喊。

素姑感到受了一下更重的打击。她站起来,不,她什么都不要了,卖绒线的从后面望着她走进寂静的又深又大的上房。

“外面是什么人?”孟林太太大声问。这时候她已经起来,在床上坐着,她的耳朵近几年有点聋。

素姑没有回答就走进自己的闺房。她从书桌上拿起一本书,一本展开着的不知几时忘记收起来的“漱玉词”: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接着,她的手又废然垂下去,她的眼睛移到面前的镜子上去了。在镜子里,一个长长的鹅蛋形脸蛋儿;一绺散乱的头发从额上挂下来;一双浅浅的眉在上面画了两条弧线;眼的周围有一道淡黄的灰晕;她的嘴唇仍旧是好看的有韵致的,却是褪了色的。

素姑正是这样望着,右手支着头。在窗外,雁嘹唳着从将晚的果园城上空飞过,晚风萧索地在庭院里凋零的丝瓜棚上发出轻微的响声。于是书从她手里落下去,渐渐的连镜子也在她眼里消失了,一颗泪珠从她脸上滚下来,接着又是一颗。

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14.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素姑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说明。(4分)

(1)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2分)

(2)“早就卸光了。”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2分)

15.请简要分析小说尾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6.文中两处写到早就停摆的“老座钟”,请探究这一细节的深刻意蕴。(6分)

分值: 20.0分查看题目解析 >
11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黄金

①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

②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

③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④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早年间,钱三强先生立志立德,正是得益于人文教育。他中学时代即就读于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孔德学校,接受德智体美的全人教育,名字也由“钱秉穹”改为“钱三强”,意为德智体都强。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在未来中国蓝图的吸引下,钱三强决心学工科,以实际行动报国,自此一生未改初心。

⑤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

⑥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点。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2月7日)

17.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8.作者为什么说“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文中举钱三强的例子有何作用?(6分)

19.作者认为,成为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6分)

分值: 18.0分查看题目解析 >
12

胡子厚与予论诗曰:“人有恒言曰,唐以诗取士,故诗盛;今代以经义选举,故诗衰。”此论非也。诗之盛衰系于人之才与学不因上之所取也汉以射策取士而苏李之诗班马之赋出焉此岂系于上乎?屈原之《骚》,争光日月,楚岂以骚取人耶?况唐人所取五言八韵之律,今所传省题诗,多不工。今传世者,非省题诗也。

(选自杨慎《升庵诗话》)

21.用斜线“/”给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22.文中的“班马”指的是___和司马迁,他们分别著述了“前四史”中的《___》和《史记》。(2分)

23.简要概括作者反驳胡子厚的理由。(2分)

分值: 10.0分查看题目解析 >
13

仰望星空——许多年来,这个朴素的举止,它所蕴含的生命美学和宗教意绪,一直感动和濡染着我。在我眼里,这不仅是个深情的动作,更是一道信仰仪式。它教会了我迷恋与感恩,教会了我如何守护童年的品行,如何小心翼翼地以虔敬之心看世界,向细微之物学习谦卑与忠诚……谦卑,只有恢复谦卑,生命才能获得神性的支持,心灵才能生出高度与尊严。

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观察习惯:看一个人对星空的态度——有无“眺”之虔敬,有无和“仰”相匹配的气质。某种意义上,看一个人如何消费星空,便可粗略判断他是如何消费生命的。于一个时代的群体而言,亦如此。

应该说,半世纪之前的人类,在对星空的消费上,基本是一种纯真的、童年式的文化和精神消费,更多地,人们用一种唯美和宗教的视线凝望它。但现代以来,随着技术野心的膨胀和飞行工具的扩张,人们变得实用了、贪婪了,开始以一种急躁的物理的方式染指她……手足代之目光,触摸代之表白。这有个标志点:公元1969年7月20日,随着“阿波罗”登月舱缓缓启开,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地球人,在一片人类从未涉足过的裸土上,插下了一面星条旗。

当星空变成了“太空”、意境变成了领地,当想象力变成了科技力和生产力,“嫦娥奔月”变成了太空竞赛和星球大战——人类对星空的消费,也就完成了由“爱慕”向“占有”的偷渡,对之的打量也就从恋情式进入了科技式和政治式,膜拜变成了染指和窃取。不仅恋曲结束了,连纯真也一并死掉了。

失去了星空的笼罩和滋养,人的精神夜晚该会多么地黯然。

想起了一句危言:这世界结束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

(节选自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有删改)

26.作者为什么说“仰望星空”“更是一道信仰仪式”?(5分)

27.在对星空的消费上,“半世纪之前的人类”与“现代以来”人们,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28.结合材料,说说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分值: 15.0分查看题目解析 >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70分。
14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医生到重症病房查房,来到一个垂危的病人床前,对病人说:“我们也不再隐瞒你了,对于你的病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我们已经通知你的家人准备后事。你还有什么要求吗?”病人挣扎着,用大家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再换一家医院,换一个医生!”

分值: 70.0分查看题目解析 >
多选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5分,共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2.5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在《三国演义》中,“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关羽,他所报的“主”指的是刘备,他“义释”的人是曹操。

B

赵伯韬、杜竹斋在吴公馆的亭子里密议合伙做“多头”的事情,尚仲礼也认定这其中有利可图,并积极大胆地促成这桩买卖,最终大赚了一笔钱财。

C

《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从家庭的变故看到宫墙外的社会问题,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是单纯地复仇,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

D

《茶馆》中的常四爷乐于助人,富于正义感,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咸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

E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抢女儿的梳妆匣,太太气得昏死过去,他怕太太气坏身体,马上放弃了梳妆匣,足见吝啬的葛朗台对太太尚有一丝温情。

分值: 5.0分查看题目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