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先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1作用于物体上使其能沿斜面匀速上滑,若改用水平推力F2作用于物体上,也能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则两次的推力之比为( )
16.2016年2月11日,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2月16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一项新的探测引力波的“空间太极计划”,其中,由中山大学发起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于15年7月正式启动。计划从2016年到2035年分四阶段进行,将向太空发射三颗卫星探测引力波。在目前讨论的初步概念中,天琴将采用三颗全同的卫星(SC1、SC2、SC3)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地球恰处于三角形中心,卫星将在以地球为中心、高度约10万公里的轨道上运行,针对确定的引力波源进行探测,这三颗卫星在太空中的分列图类似乐器竖琴,故命名为“天琴计划”。
则下列有关三颗卫星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17.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一端系在墙上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靠着弹簧,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在水平面上运动到C点静止,AC距离为s,若将小物体系在弹簧上,在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最后静止,设小物体通过的总路程为l,则关于s与l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8.如图甲所示,正三角形导线框abc固定在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t=0时刻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0~4s时间内,线框ab边所受安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规定水平向左为力的正方向)可能是下图中的 ( )
19.如图所示是发电厂通过升压变压器进行高压输电,接近用户端时再通过降压变压器降压给用户供电的示意图(图中变压器均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图中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设发电厂输出的电压一定,两条输电线总电阻用R0表示,变阻器R相当于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当用电器增加时,相当于R变小,则当用电进入高峰时
20.已知电势是标量,空间某点电势是各部分电荷在该点的电势的代数和;电场强度是矢量,空间某点电场强度是各部分电荷在该点 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如图所示,三根绝缘均匀带点棒AB、BC、CA构成正三角形,AB的电荷量为+Qc,AC的电荷量为+Qb,BC的电荷量为+Qa,正三角形的中心O点的电势为φ1,场强大小为E1、方向指向A,当撤去 带电棒BC之后,测得其中心O点的电势为φ2,场强大小为E2、方向背离A,规定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如果同时撤去带电棒AB和AC,则关于O点的场强大小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1.如图所示,微粒A位于一定高度处,其质量m = 1×10-4kg、带电荷量q = + 1×10-6C,塑料长方体空心盒子B位于水平地面上,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1。B上表面的下方存在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 = 2×103N/C,B上表面的上方存在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2。B上表面开有一系列略大于A的小孔,孔间距满足一定的关系,使得A进出B的过程中始终不与B接触。当A以υ1 = 1m/s的速度从孔1竖直向下进入B的瞬间,B恰以υ2 = 0.6m/s的速度向右滑行。设B足够长、足够高且上表面的厚度忽略不计,取g = 10m/s2,A恰能顺次从各个小孔进出B 。则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总质量用M表示(乙图中M包括小车与传感器,丙图中M包括小车和与小车固连的滑轮),钩码总质量用m表示。
22.下图是用图甲装置中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的一部分,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则OD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则加速度大小a=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3.若乙、丙两位同学发现某次测量中力传感器和测力计读数相同,通过计算得到小车加速度均为a, 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则乙、丙两人实验时所用小车总质量之比为 。
某探究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先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两个电压表的内阻,实验分两个过程,先用替代法测出电压表V1的内阻,然后用半偏法测出电压表V2的内阻。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A)待测电压表V1,量程为2.0V, 内阻10k~30k
B)待测电压表V2,量程为3.0V, 内阻30k~40k
C)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9.9
D)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00, 额定电流0.5A
E)滑动变阻器,阻值0~20,额定电流2A
F)电池组,电动势为6.0V,内电阻为0.5
G)单刀单掷开关、单刀双掷开关各一个及导线若干
24.实验器材选择除A、B、C、F、G外,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 (用器材前的字母表示)
25.下面是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将所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用代替法测待测电压表V1的内阻
根据电路图连成实验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触头置于左端; 将单刀双掷开关S2置于触点2,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V2的指针指在刻度盘第N格,然后将单刀双掷开关S2置于触点1,调节电阻箱R使电压表V2的指针指在 ,记下此时电阻箱R的阻值RA=20 k
②用半偏法测待测电压表V2的内阻
将单刀双掷开关S2置于触点1,电阻箱的阻值调为零,闭合开关S1,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V2的指针满偏。保持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触头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R,使电压表V2的指针指在 ,记下电阻箱R的阻值RB=30 k。
26.上述两种测量方法都有误差,其中有种测量方法没有系统误差,接下来该小组选用此测量方法测出其内阻的电压表改装成一量程为6.0V的电压表继续完成后续的探究实验,需串联一阻值为 k的电阻。
27.该探究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采用高电阻放电法测电容的实验,是通过对高阻值电阻放电的方法,测出电容器充电电压为U时,所带的电量为Q,从而再求出待测电容器的电容C.
实验情况如下:按图甲所示电路连接好实验电路;接通开关S,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使小量程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接近满刻度,记下这时电流表的示数I0=480mA及电压表的示数Uo =6.0V,I0 和U0 分别是电容器放电的初始电流和电压;断开开关S,同时开始计时,每隔△t测一次电流I的值,将测得数据填入预先设计的表格中,根据表格中的数据(10组)表示在以时间t为横坐标、电流I为纵坐标的坐标纸上,如图乙中用“·”表示的点,再用平滑曲线连接得出i-t图像如图。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估算出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U0时所带的电量Q0约为 ___________C(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该电容器的电容C约为____________F(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I/ms
t/ms
质量为m=20kg的物体在大小恒定的水平外力作用下,冲上一足够长从右向左以恒定速度v0= -10 m/s传送物体的水平传送带,从物体开始冲上传送带计时,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0~2.0s内水平外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2.0~4.0s内水平外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g取10m/s2。求:
28.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9.0~4.0s内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热Q.
如图甲所示,在平行边界MN、PQ之间存在宽 度为d的匀强电场,电场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取竖直向下为电场正方向;在平行边界MN、PQ左侧和右侧存在如图甲所示的两个长为2d,宽为d的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其边界点分别为PQCD和MNFE。已知区域Ⅱ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是区域Ⅰ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的3倍。在区域Ⅰ右边界中点A处,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重力不计的带正电粒子以初速度v0
沿竖直方向从磁场区域Ⅰ开始运动,以此作为计时起点,再经过一段时间粒子又恰好回到A点,如此循环,粒子循环一周,电场恰好变化一个周期,已知粒子离开区域Ⅰ进入电场时,速度恰好与电场方向垂直,sin53°=0.8,cos53°=0.6。求:
30.区域Ⅰ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
31.电场强度大小E及电场的周期T。
[物理——选修3-5](15分)
61.(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图中(甲)图是 t = 0时刻的波形,且x = 4.0 m 处质点刚好起振。(乙)图是 x = 4.0 m 处质点经 t = 1.0 秒后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62.(9分)如图所示,在MN的下方足够大的空间是玻璃介质,其折射率n=,玻璃介质的上边界MN是屏幕.玻璃中有一个正三角形空气泡,其边长l=40cm,顶点与屏幕接触于C点,底边AB与屏幕平行.一束激光a垂直于AB边射向AC边的中点O,结果在屏幕MN上出现两个光斑.
1)求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L.
63.2)若任意两束相同的激光同时垂直于AB边向上射入空气泡,求屏幕上相距最远的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