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荆门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荆门市龙泉中学 月考

  • 13882人已学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9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迄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天下”一词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其间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尤其值得注意。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如《论语》中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中论述“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是天下之人的意思,亦即天下的百姓。更为典型的是《孟子·梁惠王下》的记载,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无疑应当理解为“百姓”或“民众”,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所体现的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

  这种思想发展至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一词的人文观念继续向前拓展。《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语,读者于其后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百姓”二字。身为北宋名臣,目睹日渐加深的内忧外患,国家命运、民生艰难每每牵动范仲淹的思绪,他还在《奏上时务疏》中不厌其烦地阐述:“以德服人,天下欣载;以力服人,天下怨望。”“勿为苛酷,示天下之慈也”“不兴土木,示天下之俭”“舍一心之私,从万人之望,示天下之公”。可以看出,“天下”一语固有的地域概念,已经明确地向人文领域拓展,这里的“天下”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

  风俗文明概念的引入,是“天下”一词向人文领域拓展的最重要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该书卷十三以整整一卷的篇幅,对历代人心风俗演变进行总结,极具探讨价值。其《正始》一条中有“亡国与亡天下奚辨”的史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篇。文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篇文字中所用“天下”一语,其内涵已经远远逾越“易姓改号”的历代王朝更迭,而是同“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紧密联系在一起。何谓“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在顾炎武的笔下,就是明清易代酿成的道德沦丧、文化断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害。显然,《日知录·正始》中所用“天下”一语,已经不再为旧有的地域概念所能容纳,它讲的是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因此,《日知录·正始》发出的呐喊,尤其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的大声疾呼,不唯在当时激起共鸣,到了晚清,又经学人的改造,成为掷地有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

(节选自杨艳秋《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值: 9.0分查看题目解析 >
2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司空,管理囚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4. 下列对文中第三段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2)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

分值: 19.0分查看题目解析 >
3

(2)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唐代书法家,曾任渝州刺史。李白游渝州时谒见李邕,因不拘俗礼,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对李白颇为怠慢。李白临别寄赠《上李邕》,以抒心志。②宣父,唐朝统治者给孔子的封号。

8. 前四句描绘“大鹏”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李白笔下的“大鹏”与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象征意义有何不同?

9. 最后两句,李白用孔子“后生可畏”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有何用意?体现了李白什么样的个性?

分值: 11.0分查看题目解析 >
4

10. (三)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水面月光美丽、湖中明月如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以“鸷鸟”为喻说明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琵琶女年轻时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分值: 6.0分查看题目解析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梁晓声

  小分队在向“满盖荒原”进发。副指导员、“摩尔人”王志刚和我同坐在一辆车上。副指导员是我们全团知识青年扎根边疆的光荣榜样。“摩尔人”曾在宿舍里公开承认他爱副指导员,这使我很嫉妒,因为我也暗暗地爱着她。

  我们的拖拉机像远迁的鄂伦春部落,在茫茫的草原上奔驶了整整两天两夜。当我们打开地图,一致确信拖拉机履带已经碾在积雪覆盖的“鬼沼”的冰面上时,正是荒原庄严而肃穆的黎明时分。

  呵!“鬼沼”!它并非像传说中那么恐怖,也许因为它处在冬眠状态,雪被罩住了它那狰狞的真实面目吧。我们看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世界最大的湖泊被冰结在眼前,“满盖荒原”——它平坦得令我们这批垦荒者难以置信,直铺到遥远的地平线。

  “魔王!你在哪里?你出来!”我们的一个伙伴大声呼喊。

  传说中的“魔王”没有出现。

  “摩尔人”王志刚突然朝不远处一指:“你们看!”——一根从正中间劈开的圆木桩钉进土地,倾斜地立在那里。

  我们都好奇地走了过去。副指导员拂掉木桩上的雪,我们看到了一块木碑,累累斧痕粗糙砍平的劈面上,刀刻的字迹被风雨所侵蚀,只能依稀认出“死于此……”三个歪扭的字。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当时都和我一样,倒吸了一口冷气。

  “那里,还有一个!”我的妹妹又发现了同样的不祥之物,她第一个朝拖拉机退去。

  副指导员低声说:“我们走吧,别搅扰他们安息了。”

  如果有人问我:“你在北大荒感到最艰苦的是什么? ”

  我的回答是:“垦荒。”

  如果有人问我:“你在北大荒感到最自豪的是什么? ”

  我的回答还是:“垦荒。”

  为了寻找有水源有林子的理想地点,我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满盖荒原”。我们发现了一条在地图上没有标出来的小河,它是“满盖荒原”上唯一洁净的水源,被我们命名为“流浪者”。我们发现它之前,它像流浪汉在荒原上不知徘徊了多少岁月,现在我们在它身边扎下了帐篷。

  当冰雪消融的时候,当“流浪者”唱起了《拉兹之歌》的时候,我们闪亮的犁头劈进了"满盖荒原"的胸膛。若非垦荒者,谁能体会拖拉机翻起第一垄处女地时那种喜悦?这荒原上有那么多的狼,光天化日之下,它们三五成群,大模大样地尾随在我们的拖拉机后面,捕食被犁头翻出的肥大的土拨鼠。夜晚,它们就在我们的帐篷四周嗥叫。创业的艰苦,使垦荒队的每一个小伙子都变成了圣徒。副指导员跟我的妹妹,和我们同住在一顶帐篷里。一块毯子分隔开了她们的狭小天地,毯子后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巴黎圣母院”。

  一天深夜,我从睡梦中偶然醒了一次,却没有听到拖拉机翻地的轰响。我一下子跳起,来不及多想,只穿着短裤,就闯进了“巴黎圣母院”,将副指导员从被窝里捅了起来。

  “你,你要干什么?!”

  “拖拉机不响了!‘摩尔人’在翻地!”

  “啊!”副指导员顺手就操起了步枪。

  拖拉机不响,意味着“摩尔人”出了事。所有的人都惊醒了!正当大家要奔出帐篷,“摩尔人”从外面钻了进来。马灯光下,我们见他身上背着一只狼,两手拽着狼的两只前爪,头顶住狼脖子;那只狼朝天张大着嘴,两只后腿抓在他的腰胯上。

  “摩尔人”大声说:“快动手!它还活着!”

  我们各自操家伙,棍棒齐下,将那只狼在他背上打死了,好大的一只白毛老苍狼!

  “摩尔人”一下子坐在地铺上,喘息了半天,才说:“拴大犁的钢丝绳断了,我回来换钢丝绳,这东西跟上了我,出其不意地将两只前爪搭在我肩上……”他的脸上、手上尽是血痕,棉衣被撕成碎片。他拧着眉头脱下棉衣,里面的绒衣和皮肉被狼的后爪抓得稀烂!

   副指导员命令我的妹妹:“快,拿医药箱来!”

  这时,我们才发现,她仅穿着衬衣衬裤,光着一双腿。她也意识到了什么,在我们的目光下一时显得不知所措。随即,她镇定了下来,从容地说:“都瞪着我干什么?没你们的事了,全睡觉去!”

  大家都一个个顺从地钻进了被窝,我没有。我将马灯举在“摩尔人”头顶。

  副指导员第一次那么柔情地看了我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立刻从妹妹手中接过医药箱,替“摩尔人”小心翼翼地包扎伤处……

(有删改)

【注】①满盖,鄂伦春语,魔王的意思。②《拉兹之歌》是印度电影《流浪者》里面的歌曲。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12.“副指导员第一次那么柔情地看了我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立刻从妹妹手中接过医药箱,替‘摩尔人’小心翼翼地包扎伤处……”此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13.本文写“巴黎圣母院”的有关情节有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14.标题“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包含着怎样的意蕴?试作探究。

分值: 25.0分查看题目解析 >
6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1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状常物,即日常所见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庭院建筑,环境布置等等, ,形态各异,写起来自然别有乐趣。

②网络自媒体时代,人人急于表达,“语出惊人才能吸引眼球,回归常识却无人喝彩”的情形 ,“表态先于判断,判断先于思考”的表达态势越来越严重。

③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也不仅在心,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 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

1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娱乐化、泡沫。

,文化表现为轻浮的喧嚣、肤浅的热闹。难怪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文化越是泛滥,就越失去独立的尊严和品格。

①从娱乐化到泛娱乐化再到愚乐化

②我们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尽管有着几何级数的增长

③大师级的艺术家寥寥无几

④但与真正的繁荣仍有距离

⑤从泡沫化到泛泡沫化再到飞沫化

⑥史诗性的作品屈指可数

1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毛笔铺豪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构成;就像音乐运用少数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

19. 下面是一幅题为《迎新年》的漫画,请简要说明漫画内容并指出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

分值: 20.0分查看题目解析 >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7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春天的中午,父亲陪他5岁的儿子在广场上玩。男孩手拿篮球在脚前拍打着,他瞄准篮框,双手托球,试图把球扔进篮圈,父亲坐在远处一条长凳上望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不一会儿,有几个大一点的男孩摇晃着走过来,一把将球抢走了,那个男孩被抛到了一旁,变成了观众。

  为了摆脱儿子的困境,父亲走向儿子问他是否想收回那个篮球。孩子回答说:“不,我想我能对付。”他静静地站在其他孩子们中间耐心等待,然后抓住时机猛然接住篮球,再将它扔给大孩子中间的一个人,直到他们之中的一个又把篮球传给了他。

  父亲坐在阳光下仔细注视着儿子的身影,心里默默地说:再见,我的孩子,你长大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值: 60.0分查看题目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