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享经济”,在2016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所谓分享经济,即公众通过社会化网络平台,以分享各自所拥有的闲置资源的方式,来帮助其他有需求的人完成消费的模式。“滴滴顺风车”就是涉足分享经济的企业的成功代表,它改变了数以万计的上班族的出行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闲置车辆资源所带来的便利。这表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
④消费调节生产的规模
2.2015年11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表示,该组织工作人员经过评估后,建议将人民币作为除美元、英镑、欧元和日元之外的第五种货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蓝子(SDR),人民币国际化即将迈出关键一步。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意义在于( )
①对老百姓来说,今后出国旅游或留学,可以更方便地兑换货币;
②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从而稳定人民币币值;
③对外贸企业来说,会有更多贸易对象采用人民币结算,减少了汇率风险;
④世界金融市场上的波动与危机必然也会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3.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旨在()
①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③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
④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4.2015年11月2日,承载着几代中国航空人梦想的国产大飞机C919总装下线。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收到来自21个买家和517架订单。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发展国产大飞机有利于()
①推动万众创新,不断提升自主研制能力;
②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高端装备制造实力;
④增强车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支配地位
5.每年全国人大与政协会议核心,都集中在《政府工作报告》上,这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决策报告,其出台及执行经历是一个典型的公共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过程。以上选项能正确反映这过程的是
①中共中央就国家重大事务作出部署;
②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审议讨论报告并提出意见;
③国务院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④国务院部门落实各项任务并接受全国人大的监督
6.2016年3月9日,已经酝酿十多年的慈善法草案终于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经表决获得通过。慈善事业被经济学家称作“社会的第三次分配”。该法的通过()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根本性措施;
②将成为未来慈善工作的基本依据;
③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最高审议权;
④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
7.“互联网+公共服务”是指各级政府间、部门间等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互通共享、校验核对,并依托“互联网+”促进办事部门相互衔接,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最大限度便利群众。它将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新趋势。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
①创新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建立服务政府;
②审慎行使权力,坚持依法执政、科学决策;
③简政放权,公开全部政务信息,有效发挥作用;
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8.2015年11月7日下午,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会面握手。这一握,跨越了66年。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这是因为 ()
①两岸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②两岸有广泛的共同的国家利益,共谋发展深入人心;
③两岸经济的不断融合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整合,有利于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④两岸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下列哲学命题与“一条朝东的路,同时也是一条朝西,同时也是一条朝西的路”体现的辩证法思想相符的是( )
①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②朱熹:“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③克拉底鲁:“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④黑格尔:“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10.中越两国关系曾经有过起伏,目前仍有悬而未决的难题。但中越双方表示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维护两国关系大局。这表明()
①要防止矛盾的同一性和转化为矛盾的斗争性;
②中越两国都重视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主观意识影响实践中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
11.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从辩证法的观点看,供给侧改革()
①是适应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②是解决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的具体方法;
③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替代措施;
④能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2.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子女赡养负担加重,为适应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完善,启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并促进其发展;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③完善上层建筑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基础;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贵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5.45%,20l4年,县政府立足当地实际,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发挥旅游资源富集优势,探索“旅游+民俗文化”的特色产业发展机制,让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变为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该县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引导部分农民把土地流转给专业化农业公司,每亩地每年可以获得800元流转金,土地租金每3年递增50元。农民还可以到公司上班,每天获得80元劳务收入。2015年创新“互联网+”扶贫思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特色产业“上网触电”。2015年底该贫困县成功摘帽。
材料二: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到2020年通过多项举措解决5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社保政策兜底脱贫2000多万人口。
13.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县精准扶贫措施的合理性。
1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党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疟疾是世界性流行病。在20世纪60年代末,常用治疗疟疾的药物已经失效。1969年,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此前,国内其他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她首先从整理历代医籍开始,四处走访老中医,整理了一个64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访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均无好的效果。随后她再次翻查古籍,并从东晋葛洪《时后备急方》中发现了提取有效抗疟成分的关键因素,并将该物质命名为青蒿素。1973年经临床研究,证实具有满意疗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中医药宝库再次举世瞩目。
15.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屠呦呦是如何在抗疟药物研究中取得重大新成果。
16.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分析实践在屠呦呦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17.有人认为,屠蚴呦的成功是她个人奋斗的结果。请你结合材料用哲学知识评析该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