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及其经济意义
国际收支的平衡从概念上可以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两种。静态平衡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国际收支既不存在逆差也不存在顺差。其特点是,基本以年度为周期,平衡是收支数额的对比平衡,是国际收支交易的总平衡。动态的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以经济实际运行可能实现的计划期为平衡周期,保持期内国际收支平衡,使一国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在数量及结构方面均能促进该国经济与社会正常和健康的发展;促进该国货币均衡汇率水平的实现和稳定;使该国储备接近、达到或维持充足与最佳水平。动态平衡的特点为以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需要为基础,确定若干年为平衡期,不仅以国际收支总额平衡为目标,而且也考虑国际收支的结构。
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性
在于揭示了国际收支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国际收支的平衡与经济发展、汇率变动、国际储备的多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越来越成为影响一国经济不可或缺的要素。战后,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脱离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入,而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又取决于各国的开放和发展状况,从而各国经济的开放发展与国际收支相互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国际收支的失衡在实践中对于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的讨论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结合在一起的。
首先要明确,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复式记账原理编制的,从理论上说,其贷方总额与借方总额必然相等,从编制方法上说,由于设置了误差与遗漏项目,即使贷方总额与借方总额不相等,也会人为地将其差额补平。因此可以认为,国际收支平衡表永远是平衡的。然而,这种平衡仅仅是形式上的平衡,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并不意味着该国国际收支的平衡,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往往是不平衡的。
要讨论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首先要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交易:
1.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s)。
自主性交易是指经济主体或居民个人如金融机构、进出口上、国际投资者等出于某种自主性目的如追求利润、减少风险、资产保值、逃税避税、逃避管制或投机等而进行的交易活动。例如商品、劳务、技术交流、收益转移、无偿转让、各种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商品劳务的交易是因为国际间商品价格、成本不同和劳务技术的差异而发生的;单方面转移是私人基于个人关系或政府基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考虑而进行的;资本流动是因为国内外投资预期收益率不同而发生的等等。从动机上看,这些交易完全没有考虑到一国国际收支是否会因此发生失衡,因此称为自主性交易。自主性交易体现的是经济主体或居民个人意志,不代表哪一个国家或政府的意志,因而具有事前性、自发性和分散性的特点。
2.补偿性交易(compensatory transactions)。
补偿性交易又称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s),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出于调节国际收支差额、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维持货币汇率稳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各种交易。包括国际资金融通、资本吸收引进、国际储备变动等。补偿性交易是在自主性交易出现差额时,为了弥补或调节这种差额,由政府出面进行的交易活动,体现了一国政府的意志,具有事后性、集中性和被动性等特点。
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关键是看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借贷金额是否相等。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下观察自主性交易项下的借贷双方,不难发现不是借方大于贷方就是贷方大于借方,二者相等的情况很少见。为弥补自主性交易的差额政府或货币当局进行了补偿性交易,如果补偿性交易项下出现借方余额,意味着自主性交易存在贷方余额,就可以说国际收支处于盈余,如果补偿性交易项下出现贷方余额,意味着自主性交易存在借方余额,就可认为国际收支出现赤字,而无论盈余还是赤字,都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