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临床助理医师综合笔试精华辅导资料9

来源:考试吧发布时间:2015-11-07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因

  1.先天胰胆管连接处异常已被证实,由于胚胎期胆总管、胰管未能正常分离,胆总管以直角或锐角进入胰管,共通管延长到2~3.5cm,正常仅5mm,结果因胰管内压力>胆总管内压力使胰液反流入胆总管,破坏囊壁而发生扩张。

  2.胆道上皮增生不平衡胚胎期胆道上皮增殖转变为实心期时,如空化再贯通不良远端出现狭窄造成。

  3.病毒感染多为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等引起肝内外胆道受累。

  4.胆总管远端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与胆管下端狭窄阻塞。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理

  1.分型①囊肿型;②柱状或棱状扩张型;③憩室型;④脱垂型;⑤Caroli病。

  2.病理变化随着病情发展,囊壁变化逐渐加重,囊壁逐渐加厚,结缔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上皮细胞破坏,管壁内膜不光滑,可见到溃疡及纤维钙化。胰液反流,致使黏膜缺血糜烂加重。胆汁淤积,结石形成。肝脏因胆汁引流不畅,反复感染,逐渐导致肝功能损伤肝硬化。

  3.病理的结局(1)胆汁淤积,久之肝硬化。

  (2)门静脉高压1)巨大囊肿压迫门静脉引起肝外型门静脉高压,内引流术可缓解。

  2)晚期肝硬化引起肝内门静脉高压。预后较差。

  (3)胆系感染:反复发作胆管炎、胆囊炎,使抵抗力下降。

  (4)胰腺炎:胰胆合流异常,引起急慢性胰腺炎,胰管扩张。

  (5)胆系结石形成;长期胆汁淤滞、感染的结果。

  (6)胆总管穿孔:囊内压力加大,在囊壁薄弱处穿孔,好发部位多在胆囊管与胆总管交界处附近,穿孔后可引起急性胆汁性腹膜炎。

  (7)囊肿壁癌变:由于炎症、溃疡、胰液刺激、再生或化生的基础上引起,预后不良,此病癌变率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