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公路目前的项目实施形式、组织模式、工程造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从节约造价、推行“代建制”、加强农村公路管养、保护环境以及实施“造福工程”等方面对如何建设节约环保型农村公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节约造价 县级“代建制” 公路管养 保护环境 “造福工程”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指引下,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始终在高位增长,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交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行官,而农村公路作为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如何避免因建设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根据国家提出建设节约环保型社会的要求,因此对于农村公路发展而言,建设节约环保型农村公路将是积极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举措。笔者在我省农村公路调研过程中,目睹了农村公路为农村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到农民朋友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但是,也发现农村公路建设在资金筹措、项目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在具体施工中也存在着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如何建设节约环保型农村公路值得探讨。
1.因地制宜,注重协调,从根本上降低工程造价
根据我省对农村公路统一的资金补助政策,除省、市级补助资金外,其余资金由县、乡、村自筹。所以如何降低工程造价,是减轻地方的负担的首要问题。调研中发现,2007年我省农村公路4.5米宽的水泥砼道路项目,平均每公里造价约33.5万元。其中,路面约27.4万元/公里,占全部造价81.8%;路肩边沟等附属设施约2.3万元/公里,占6.9%;路基拓改等其他费用约3.8万元/公里,占11.3%。在水泥砼路面的造价构成中,材料就占了72%的比重(其中水泥46%;碎石16%;砂10%),其余是机具占16%;人工占7%;其他占5%。由此可见,材料价格是影响公路造价的主要因素,所以如何合理控制材料价格成了降低修路费用的关键。
(1) 推行统一协调,统一采购制度,在材料运输环节降低成本。
从调查结果看,由于市场经营需要,部分砂、石等地材供应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肆意抬价、垄断货源等现象。例如,在宁德市目前主材的市场价为:水泥424元/吨,砂98元/立方米,碎石58元/立方米,火工材料运输每车500元/次,爆破作业800元/次。
针对上述情况,各县级政府应建立主材统一采购机制。包括:水泥的集中批量采购,根据项目分布情况,划分片区设立通村公路专用沙场、石料厂,并减免各项税费,协调降低爆破成本等,这些措施都能有效降低材料的源头价格和集中运输成本。
(2) 应用科学手段,不断优化施工方式,在技术环节降低成本。
调研中有些地方反映工程造价高的原因是由于当地没有合格的砂石材料,以至于要从几十甚至上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购料,期间的运输成本十分可观。要解决这类问题,只靠下调运输成本,成效是很有限的。如果能够通过科研对当地砂石材料进行试验,找到合适方法配制出合格的砼,就能就地取材施工,这对于节约成本将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含泥量偏高的沙完全能通过严格试验找到解决办法。
其次,在施工方式和技术上应当不断根据实际需要予以调整和完善,不做“一刀切”。考虑到农村公路地处偏远、地形复杂、交通量不大等实际特点,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灵活处理。如边沟的制作,南方雨水多,所以边沟的排水功能对于道路而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边沟的制作方法在不断的改良完善,如早先的土制边沟,暴雨过后如果没有及时疏通,易形成了水洼,损坏边坡和路基,这在养护跟不上的农村公路中就要慎用;现在比较普遍使用的石砌边沟和现浇砼边沟,效果较好,但存在着由于沟底未夯实、厚度严重不达标、浇筑技术不规范、养护跟不上等原因,使用时间一长便出现裂痕、漏底、冲毁等问题,且不易修缮。在此次调研中,无意间发现了预制砼U型槽边沟,既方便施工及养护,又能保证厚度和质量,关键是其成本低廉,一公里的预制边沟可节省至现浇砼边沟造价的一半左右,建议可试点推广使用。
(3) 合理设定建设规模,在建设标准环节降低成本。
从调研情况来看,现已完成的公路项目和在建公路项目均按照4.5米宽实施。因为福建省地形条件特殊,许多项目路基拓改工程艰巨,石方开炸量很大,对沿线环境破坏严重,其中部分项目受益人口较少。基于上述情况,建议可根据具体地形条件和村庄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项目建设标准。对于人口众多、经济往来较为频繁、交通运输需求较大的乡村,仍应按4.5米或更为宽敞的道路修建。对于地处偏远、人口稀少、资源匮乏、交通运输需求不大的乡村,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降低标准,按3.5米宽予以实施。经初步测算3.5米宽的项目每公里造价约为25.5万元,比4.5米宽的造价降低24%,即平均每公里节约7~8万元左右,这样可以在满足实际交通运输需求的前提下大大节省资金投入。另外,由于路基的宽度变窄,可大大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对生态环境、可持续资源的保护意义重大。
2.统一认识,加强管理,推行县级“代建制”
在走访村镇时发现,大多数合同是以村委会为业主(个别合同以乡镇为业主)直接与施工承包商签订的。而施工承包商良莠不齐,其中有些技术力量不够,在质量上极易出现问题;有些是流动队伍,与村里没有长期合作关系,道路发现质量问题时常常难以追究其责任;有些是台帐不清,如材料及工本费等的使用没有详细清算记录。而且据村委会人员反映,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因经费周转不灵导致施工款项拖欠,下一步工程建设无法开展等问题。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和解决村财等配套资金困难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组织管理措施:一是路基工程可以发动农民群众以自建家园形式完成,建立酬工酬劳制度。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减轻农民源于修路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大大调动广大群众爱路护路的积极性;二是路面工程应当切实有效的实施县级“代建制”制度。考虑农村公路是民办公助事业,可由县级政府或县交通主管部门采取邀标、议标形式,按薄利多干、择优入选的原则,挑选相对固定、专业诚信的施工队伍,直接与他们签订具体的施工合同,将难易工程一并捆绑施工,并对一阶段建设工作完成出色的施工队伍再奖励下阶段工程任务,采取循环机制,实现用较低造价做好合格项目。做到从根本上层层抓落实,杜绝黑心工程。实践表明,实行"代建制"能进一步改进通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严格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3.因势利导,发动群众,加强农村道路管理养护
农村公路项目分散,不受重视,长期处于一种无人管养状态。再加上管理附属配套设施不到位,造成了农村公路的提前破坏,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另外,未建立专业的养护技术队伍,不能满足现有农村公路养护的需求。
要解决此类问题,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①调动村民积极性,在省里未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前,可由乡、镇政府组织成立村民护路队,对道路进行巡查、清理、绿化和简易修补等工作,并制定严格制章制度,对“三无”及超限超载等违规车辆进行相应管理,培养全民保护道路的素质,提高交通安全意识。②明确责任主体,由各县政府成立办事高效、人员精干、面向社会的新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处。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提供服务,对列养的农村公路进行调查、监督并调控全县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③按照“宏观管住、微观放开”的原则,由农村公路管理处进行统筹规划,提出养护项目,面向市场进行招标,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参与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由公路管理处随时对养护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
4.保护环境,统筹兼顾,推行“造福工程”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公路基础设施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公路建设不可避免的需要占用和消耗一定的资源,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农村公路建设中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与山水林田综合整治工作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协调这些矛盾,农村公路建设就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土地资源、能源利用的关系,处理好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的关系,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路的需求,构建和谐公路,创生态家园。
要保障农村可持续发展资源,首先应该重视农村公路规划工作,实现规划上的最大限度兼顾,农村公路规划必须置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之中,尤其是与新农村建设中村民移居方面工作相结合,科学规划,避免冲突,防止重复建设,力求整合资源,合力构建和谐公路。另外,对于人口不多、工程艰巨、线路较长、建设效益不高的村庄实施搬迁造福工程,既可以还原土地,保护生态平衡,使复耕的土地恢复生机,也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各种基础配套设施和各种服务配套设施,大大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特别是教育、医疗方面。
5.结束语
现阶段农村公路摆在面前最主要的就是经费不足的问题,而潜在的和即将面临的则是环境问题。所以,如何建设节约环保型农村公路是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期待着农村公路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也希望它在祖国清山绿水的映衬下延伸向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