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公路工程经济:路面半刚性稳定层厂拌法施工

来源:中大网校发布时间:2012-07-08

2000年G205滨州段65km沥青路面的基层均采用半刚性稳定层(5%水泥稳定碎石结构或5%水泥稳定砾石结构)。基层的施工采用厂拌法(拌和站)进行施工,这种方法称料准确、拌料均匀,操作简单,不仅施工进度快,而且质量容易保证,施工效果良好。该方法较适用于大面积稳定层施工。

下面结合该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实践,主要谈谈厂拌法(中心站集中拌和法)的施工方法,工序控制要点.

一、一般规定:

1、必须严格控制结构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

2、基层施工时,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气候炎热干燥时,基层混合料可大于1%~2%)时进行碾压,压实度98%。

3、严格控制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应超过2h,并短于水泥的终凝时间。

4、水泥稳定结构层上未铺封层或面层时,除施工车辆可慢速(不超过30km/h)通行外,禁止一切机动车辆通行。

5、水泥稳定结构基层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当厚度大于24cm时,应采用两层铺筑;当厚度小于24cm时,应采用一层铺筑。

二、材料要求:

1、水泥稳定结构层,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集料中不宜含有塑性指数的土。混合料采用JTJ034-2000表3.2.2中的级配。

表3.2.2水泥稳定土的颗粒组成范围

2、水泥稳定结构层中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层:不大于35%;

底基层:不大于40%;

3、综合稳定土中用的石灰应是消石灰或生石灰粉。

三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 试验准备 首先要对料场进行有代表性取样(水泥、碎石、石屑),并作原材料试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其次要预先进行基层配合比设计,选定合理经济的配合比方案。另外,还要通过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以便控制施工压实度。

2、土基的准备 土基完成后施工队自检合格应及时报验,经监理与质监站中间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底基层、基层施工。

3、 施工放样工作 包括恢复中线和水准测量,一般每10m设一桩(包括中桩边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另外,在两侧指示桩上还要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碎石稳定层边缘的设计标高。若路基较宽,应在中间进行加桩并分别测其相应标高,作为标记。施工时还应拉线以控制底基层、基层顶面标高、平整度。

4、摊铺前准备工作 放好线后,先清除表面杂物及松散物,并适当洒水,使土基表面处于润湿状态。

5、拌和站试拌 通过试拌检查其运作是否正常,特别是材料用量的控制是否准确。

四、试铺试验段

正式开工前,可将100~200m的路段作为典型施工路段(即试验段),按正常施工方法进行试铺,并跟踪测量松铺厚度、标高、碾压含水量、碾压遍数,并进行压实度检测等,作为相应记录,边施工边调整,最后确定松铺材料层的松铺系数,总结试验段施工经验,作为下一步施工的控制依据。 [Page]

五、施工

1、恢复中线,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并在指示桩上标出水泥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必须清除干净老路面上的石块等杂物。

2、应设专人清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该铲除局部粗细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3、配料应准确,拌合应均匀,混合料拌和均匀后应色泽以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即无明显粗细集料离析现象,且水分合适和均匀。

4、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

5、整形。每次整形都应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路拱,并应特别注意接缝必须顺适平整。

6、碾压。

(1)各部分碾压的次数应尽量相同,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2)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1%~±2%)时,应立即用轻型压路机并配合18T以上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一般需碾压8遍。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5~1.7km/h为宜,以后宜采用2.0~2.5km/h。采用人工摊铺和整形的稳定层,宜先用拖拉机或6~8T两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碾压1~2遍,然后再用重型压路机碾压。

(3)严禁压路机在一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应保证稳定层表面不受破坏。

(4)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层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但严禁洒大水碾压。

(5)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的水泥),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6)经过拌和、整形的水泥稳定层,宜在水泥初凝前并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并达到要求密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7、接缝的处理

(1)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应采用搭接。前一段拌和整形后,留5~6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应再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和,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2)经过拌和、整形的水泥稳定层,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

(3)应注意每天最后一段末端缝(即工作缝)的处理:①在已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层末端,沿稳定层挖一条横贯铺筑层全宽的宽约30cm的槽,直挖到下承层顶面。此槽应与路的中心线垂直,靠稳定层的一面应切成垂直面,并放两根与压实厚度等厚、长为全宽一半的方木紧贴其垂直面。②第二天,邻接作业段拌和后,除去方木,用混合料回填。靠近方木未能拌和的一小段,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整平时,接缝处的水泥稳定层应较已完成的断面高出约5cm,以利形成一个平顺的接缝。③在新混合料碾压过程中,应将接缝修整平顺。

8、纵缝的处理

水泥稳定结构层的施工应该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

纵缝应按下述方法处理:

(1)在前一幅施工时,在靠中央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稳定层的压实厚度相同;

(2)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支撑木(或板)的部分,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整形和碾压;

(3)养生结束后,在铺筑另一幅之前,拆除支撑木(或板),并在侧面浇洒粘层油。

(4)第二幅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第一幅的部分,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

六、拌和机用料控制

拌和机材料用量采用微电脑进行控制,称料准确、操作简单。为保证底基层、基层施工质量,我们主要做好如下工作:

1. 每天派人专门负责旁站工作,严把用料关,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

2. 严格按规范要求,随机取样制件,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和含水量试验。

3. 监理有关人员轮流到施工现场进行把关,认真指导监督,热情服务。

4. 定期进行原材料(水泥、石屑)检验,不合格材料坚决清除。

七、检测

1. 进行水平测量,测定稳定层顶面标高,若低于设计标高,则应立即凿毛,补料碾压;高于设计标高部分则铲除,往后施工则可通过调整松铺系数来达到控制标高的目的。

2. 进行压实度检测。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则及时碾压,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并及时积累经验,掌握稳定层的碾压遍数,碾压含水量,使之达到最佳压实效果。

八、养生及交通管制

1、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过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生。

2、采用湿砂(或稻草)进行养生,厚度宜为7cm。砂(或稻草)铺匀后,应立即洒水,并在整个养生期间保持潮湿状态。

3、基层的养生期不宜少于7d,且应限制重型车辆通行。

4、养生期间,除施工车辆外,禁止一切机动车辆通行,以免使结构层受到破坏或损伤。

5、养生期结束后,应先清扫基层,并立即喷洒透层油(乳化沥青),沥青用量按0.8~1.0kg/m2控制,破乳后宜在上均匀撒布5~10mm的石屑。

九、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应获得较为准确的ρdmax 和Wop ,以便控制施工压实度。

2、 认真总结试验段试铺经验,确定碾压含水量、碾压温度、碾压遍数、松铺系数及施工长度等,以便指导下步施工。

3、施工时,应根据施工队实际情况分段、分块进行。

4、摊铺时,要注意混合料是否有离析现象,如果有要及时用人工重新拌和均匀。

5、严格控制水泥用量,使其精确到±0.5%范围内。水泥用量偏小,其强度达不到要求;用量偏大,以后将会产生大量的收缩裂缝。

6、要严格控制底基层、基层顶面标高,禁止互补,造成浪费。

7、 压实度检测应掌握好检测时间,一般宜在水泥初凝前进行,因为初凝前,稳定料尚未凝结硬化,挖试坑容易,且此时所测压实度最能反映稳定料在接近Wop 情况下的密实程度。

8、务必重视养生,保持层面处于润湿状态,以保证强度的正常增长,禁止一切机动车辆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