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念、设计与操作(五)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12-30

五、班级辅导活动课的操作

  1、把握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六个特点 
  ⑴活动性——班级心理辅导要以学生的活动构成辅导过程的基本环节,精心设计好活动形式是辅导成功的关键。
  趣味性——班级心理辅导要从情境体验开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活动设计要尽可能生动有趣,使学生喜闻乐见,专注投入。
  ●趣味性要考虑年龄特点;
  ●角色扮演或小品要有情节及适当的道具,才能使学生兴味盎然。
  ⑶主体性——班级心理辅导要引导学生自我改变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不要由教师代替学生作出决定,助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助。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能,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
  ●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有责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被自己注意到了,确保每个学生说的话不被自己或学生所误解。
  ●教师绝对不要讲得太多,不要喧宾夺主。
  ⑷互动性—互动是团体的基本特征,互动又是团体达成目标的重要条件。
  ●在团体辅导中,每个成员认知的改变、情感的迁移或透射、新行为的建立和强化,都依赖于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
  ●互动的前提是参与。班级心理辅导必须促成一种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其基本方法是改变座位的排列组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讨论(对话)是任何团体辅导咨询的主要互动形式(课程、教学、辅导都是对话,对话中心)。
  ⑸和谐性——班级心理辅导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因此,教师要转换“教育者”的角色,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
  ●林孟平说,辅导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能给被辅导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
  ●构成这种和谐关系的核心是辅导教师的三种人格特质:真诚-关注-共情(共情不是同情、不是移情,而是同理心,即清楚地理解对方的细微感受,并且回馈到位,其基本技巧是“意译”)。
  ●在构成和谐关系的操作上还要特别注意教师的体态语言。
  ⑹鼓励性——班级心理辅导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它需要在一种彼此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它成员进行探讨、分享,彼此给予回馈、鼓励和建议。因此,班级心理辅导拒绝对学生作否定性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受到伤害的状态下学习与成长。
  ●团体辅导本身的局限性必须事先加以防范。
  ●如何处理学生有明显错误的意见?
  ●心理辅导活动课也在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2、尽可能防止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在操作模式上的四种偏误
  (1) 防止学科化倾向——辅导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商讨,并着重于感觉、情绪的体验与表达,不是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
  ●一般情况下不要去解释心理学的概念术语;
  ●不要多板书,不要追求心理学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
  ●不要齐读教材及投影片上的语句,或在书上划“重点”;
  ●不要习惯于用文化课的模式去设问、提问;
  ●不要总使用“传授——接受”的课堂组织形式。
  (2)防止带有政治课(思品课)色彩———辅导是人性由内向外的自我张扬,不是政治思想观念由外向内的影响或灌输。
  ●要分清两者功能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
  ●注意不要用政治术语来代替心理辅导的术语;
  ●注意避免用德育模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
  (3)防止主题班会化——辅导是人格的袒露与升华,不是解决班级的具体事务问题;它以团体辅导的形式运作,却指向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班主任的“管教训导”的面孔必须改变;
  ●辅导教师不要长篇大论地说教;
  ●不要动不动就联系班级里具体的琐碎事务;
  ●不要充当导演的角色,因为心理辅导不等于教师在幕后导演。
  (4)防止刻意模仿“实话实说”等媒体谈话节目——辅导主要是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助人自助”;辅导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不要去刻意模仿节目主持人。
  ●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如果养成了一种调侃的风气,学生就往往难以把握分寸,甚至会开一些庸俗的玩笑,从而破坏辅导活动必备的真诚、尊重、开放自我的氛围 ,这是必须防止的。
  ●要制定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活动规范,以防团体沦于无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