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初级金融

来源:考试吧发布时间:2015-08-23

   要点分析

  1. 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

  2. 货币流通的概念、形式

  3.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理论

  4. 货币均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本章分析

  第一节 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

  本节要点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形态从货币价值和币材价值关系,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

  一、商品货币

  1. 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又称足值货币,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两种形态。

  2. 实物货币是货币最原始的形式。

  3. 金属货币是典型的足值货币。

  (1)金银特性决定

  (2)国家以政治强权铸造和推行贵金属货币

  4. 商品作为足值货币有以下特征

  (1)本身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即可以作为商品消费,又可以作为货币流通

  (2)在与其他商品交换时,是一种内在价值的等量交换。即其内在价值量的大小来决定交换的比例。

  代用货币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在流通领域中流通。

  北宋: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是货币形式发生的第一次标志性革命。

  二、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的优点:成本低廉、更易于携带和运输、便于节省稀有金银。克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最终与贵金属脱钩,代用货币演化为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的现代形态。

  三、信用货币

  (一)信用货币的产生

  1. 从历史的观点看,信用货币是金属货币制崩溃的直接后果。

  2. 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

  (1)人们对该货币抱有信心,由一国政府或金融当局发行并提供信用保证,但发行量须控制在经济发展需要的限度内。

  (2)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与贵金属货币脱离关系,不可兑换贵金属货币

  (二)信用货币的形式:流通中的现金、银行存款

  1. 流通中的现金

  现金指流通中的现钞,一般用于日常零星交易,主要流转于银行体系之外。

  现金形式的货币能立即形成购买力,用于支付清算,流动性强,因而对市场的冲击也大,是货币流通管理中的重点。

  现金形式的货币本身没有收益性,还会由于市场物价上涨而贬值。

  2. 存款货币:信用货币另一种存在形式

  存款货币主要体现为单位、个人在银行账户上的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可用于转账结算,主要流转于银行体系之内。

  存款的流动性比现金要小些,而且还具有收益性。

  存款货币由银行经营和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 信用货币的特征

  (1)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完全脱离黄金。

  (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如存款货币就是银行的债务。

  (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

  (4)信用货币的管理货币性质

  国家可以通过对银行体系的控制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

  (四)信用货币的发展趋势

  (1)电子货币是货币形式发生的第二次标志性革命。

  (2)电子货币: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或“预付支付机制”,又被称为“数字现金”。

  储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中(硬件或卡介质),如智能卡、多功能信用卡,用来支付价值,这种介质称“电子钱包”,当其储存的价值被使用后,可通过特定设备向其追储价值

  预付支付机制:指存在于特定软件和网络中的一组可以传输并用于支付的电子数据,被称为数字现金,它们由二级制数据和数字签名组成,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使用

  (3)电子货币的特殊属性:

  发行主体:中央银行、一般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后者比重高

  不同机构自行设计:其担保依赖于发行者自身信誉和资产,风险不一样,使用范围受设备条件、协议限制

  虚似货币(形态上的超物化),依靠光波、电波传递

  防伪:传统依赖于物理设备,电子货币依赖于技术上加密算法或认证系统

  (4)降低信息成本、交易费用:

  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方便、通用、高效性;

  减少了货币印制、运输等交换成本;

  拓展交易时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