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预防措施:
一、地质勘探资料和设计文件:
1、可能存在的问题:地质勘探主要存在勘探孔间距太大、孔深太浅,土工试验数量不足、土工取样和土工试验不规范,桩周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不准等问题。设计文件主要存在对地质勘探资料没有认真研究、桩型选择不当、地面标高不清等问题。
2、预防措施:在桩基础开始施工前,对地质勘探资料和设计文件进行认真研究。对桩基础持力层厚度变化较大的场地,应适当加密地质勘探孔;必要时进行补充勘探,防止桩端落在较薄的持力层上而发生桩端冲切破坏。场地有较厚的回填层和软土层时,设计者应认真校核桩基是否存在负摩擦现象。
二、孔口高程及钻孔深度的误差:
1、孔口高程的误差:孔口高程的误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质勘探完成后场地再次回填,计算孔口高程时疏忽而引起的误差。二是由于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废渣的堆积,地面不断升高,孔口高程发生变化造成的误差。其对策是认真校核原始水准点和各孔口的绝对高程,每根桩开孔前复测一次桩位孔口高程。
2、钻孔深度的误差:有些工程在场地回填平整前就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地面高程较低,当工程地质勘探采用相对高程时,施工应把高程换算一致,避免出现钻孔深度的误差。另外,孔深测量应采用丈量钻杆的方法,取钻头的2/3 长度处作为孔底终孔界面,不宜采用测绳测定孔深。对于端承桩钻孔的终孔标高应以桩端进人持力层深度为准,不宜以固定孔深的方式终孔。因此,钻孔到达桩端持力层后应及时取样鉴定,确定钻孔是否进人桩端持力层。
三、孔径误差:孔径误差主要是由于作业人员疏忽错用其他规格的钻头,或因钻头陈旧,磨损后直径偏小所致。对于直径800-1200mm 的桩,钻头直径比设计桩径小30-50mm 是合理的。每根桩孔开孔时,合同双方的技术人员应验证钻头规格,实行签证手续。
四、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一)造成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主要原因:
1、场地平整度和密实度差,钻机安装不平整或钻进过程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孔偏斜;
2、钻杆弯曲、钻杆接头间隙太大,造成钻孔偏斜;
3、钻头翼板磨损不一,钻头受力不均,造成钻头偏离方向;
4、钻进遇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时,钻压过高使钻头受力不均,造成钻头偏离方向。
(二)控制钻孔垂直度的主要技术措施:
1、压实、平整施工场地;
2、安装钻机时应严格检查钻机的平整度和主动钻杆的垂直度,钻进过程应定时检查主动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偏差应立即调整;
3、定期检查钻头、钻杆、钻杆接头,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4、在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处钻进,应低速低钻压钻进。发现钻孔偏斜。应及时回填勃土。冲平后再低速低钻压钻进;5、在复杂地层钻进,必要时在钻杆上加设扶整器。
五、钻孔塌孔与缩径:
1、原因:钻(冲)孔灌注桩的塌孔与缩径产生的原因基本相同,主要是地层复杂、钻进进尺过快、护壁泥浆性能差、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没有灌注等原因所造成。
2、预防措施:钻(冲)孔灌注桩穿过较厚的砂层、砾石层时,成孔速度应控制在2m / h 以内,泥浆性能主要控制其密度为1.3 -1.4g/ cm3 、黏度为20-30s、含砂率≤6 % ,若孔内自然造浆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时,可采用加黏土粉、烧碱、木质素的方法,改善泥浆的性能,通过对泥浆的除砂处理,可控制泥浆的密度和含砂率。没有特殊原因,钢筋骨架安装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
六、桩端持力层判别错误:持力层判别是钻孔桩成败的关键,现场施工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非岩石类持力层,判断比较容易,可根据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取样进行综合判定。对于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岩或中风化岩的桩,判定岩层界面难度较大,可采用以地质资料的深度为基础,结合钻机的受力、主动钻杆的抖动情况和孔口捞样进行综合判定,必要时进行原位取芯验证。
七、孔底沉渣过厚或开灌前孔内泥浆含砂量过大:孔底沉渣过厚除清孔泥浆质量差,清孔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外,还有测歇方法不当造成误判。要准确测最孔底沉渣厚度,首先需准确测量桩的终孔深度,桩的终孔深度应采用丈量钻杆长度的方法测定,取孔内钻杆长度+钻头长度,钻头长度取至钻尖的2/3 处。在含粗砂、砾砂和卵石的地层钻孔,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当采用正循环清孔时,前阶段应采用高黏度浓浆清孔,并加大泥浆泵的流量,使砂石粒能顺利地浮出孔口。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应把孔内泥浆密度降至1.1-1.2g / cm3.清孔整个过程应专人负责孔口捞渣和测量孔底沉渣厚度,及时对孔内泥浆含砂率和孔底沉渣厚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若出现清孔前期孔口泥浆含砂量过低,捞不到粗砂粒,或后期把孔内泥浆密度降低后,孔底沉渣厚度增大较多,则说明前期清孔时泥浆的勃度和稠度偏小,砂粒悬浮在孔内泥浆里,没有真正达到清孔的目的,施工时应特别注意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