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和员工的职业化互相影响,相互促进。没有员工的职业化就没有组织的职业化。同时,组织的职业化对员工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增值能够产生促进作用。
职业化是现代化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自从中国企业市场化运作以来,职业化应该说是在企业中被提到最多的字眼之一。职业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总体来看,外资企业的职业化水平最高,国内上市公司次之,而民营企业相对来讲职业化程度低些,但并不能说民营企业本身水平最差,这其中有环境的因素。外资企业由于长期的规范化的市场运作,上市公司则是有规范化运作的要求和相关当局的监管,使得两者在职业化方面走在了民营企业前面,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目前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觉醒,意识到职业化对于企业和对于员工的重要性,开始关注与推进公司职业化建设的进程。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职业化仿佛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词汇,我们常说,这个企业很职业化,这个人很职业化,大家对于职业化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但真正什么是职业化,要系统去认识并不容易。
笔者认为,企业的职业化应该包括组织的职业化和员工的职业化,这两种职业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最终对组织的绩效和公司的永续经营产生影响,同时,对员工的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增值产生促进。职业化首先是组织的职业化,职业化的组织是职业化的基础,如果一个组织都是杂乱无序,混乱不堪,你无论怎么要求,员工的职业化都是空中楼阁,是无法实现的幻想。
组织的职业化
中国足球搞所谓的职业化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但是成绩远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其原因之一是球队本身还没有真正的职业化,俱乐部在内部决策和管理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对一个企业来讲,职业化首先是组织的职业化,只有职业化的组织才能造就职业化的员工。一个组织的职业化体现在有文化、定战略、讲系统、重执行、看结果诸多方面。
1.有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就像土壤、空气、温度等之于植物,有了健康的文化氛围,才有健康的企业肌体。实际上,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只是文化具有优劣之分,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能激发员工的潜能,能够给客户带来价值,并能被员工共同认同与遵守的,一个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才是优秀的文化,这样的企业就是有文化的企业。企业的文化体系至少应该包含企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有了基本体系,才有了明确的文化内容,然后贯穿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成为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最终变成公司的DNA。
2.定战略。战略简单来讲就是一个企业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战略带给企业以方向感和经营的节奏感。一个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是在黑夜里行走的人,茫茫然不知走向何方,我们常说的愿景激励实际上就是公司战略对员工的激励,没有战略就不能给组织以希望,一个没有希望的企业是很可怕的。战略当然不只是带给员工精神激励的,它更重要是企业发展的蓝图和目标,没有战略的公司要做到不断的发展壮大、要做成百年老店,恐怕只是水中月,镜中花了。
3.讲系统。现代组织专业化分工的组织形态实际上打破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系统性,但是不专业分工,不细化组织就根本无法进行管理。系统是与规范、标准、流程等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就要求我们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有系统性,各个部门、各业务单元内部必须有系统性,部门、单元之间的对接也是系统的,这样才能实现整个组织的系统性。企业经营管理不是随性而为,不是拍脑袋,更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系统性要求我们建立机制、规范和流程。机制是更宏观更带战略性的制度,比如企业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规范是更微观更具体的一些制度,比如考勤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等,而流程则是一项业务运作的程序及过程,比如售后流程,物流配送流程等,流程可以保证工作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4.重执行。企业有了战略、有了系统,如果束之高阁,根本不去做,或者做了,但是走了样,都是没有执行力的表现。现在关于执行力的培训很多,可见执行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因为企业是扎扎实实做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企业需要有务实的作风。执行力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指执行的意识,指愿不愿意干,一个是指执行的能力,能不能干,干不干得好。公司有了好的战略、有了保证战略执行的系统和具有执行力的人,公司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才具有可能。
5.看结果。这是一个企业的评价系统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认为一个员工很听话,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就认为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其实只是谈到了一部分,即员工的工作态度问题,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如果一个没有能力,不能给公司带来价值的人,无论如何优秀,都很难得到组织的认同。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还是业绩,更直观一点就是赢利,不赢利的企业不管它有多高尚,最终还是会被市场无情的淘汰。当然,在企业中,管理需要过程与结果并重,而经营更偏重于结果。所以一个职业化的企业也是一个结果导向、或者说是业绩目标为导向的企业。
个人的职业化
在企业中,我们提到最多的还是员工个人的职业化,没有员工个人的职业化就没有上面谈到的组织的职业化。柳传志的管理思想“搭班子、带队伍、定战略”中所谓的“带队伍”就是指职业化的队伍。我们经常看到某个人,说他很职业化,实际上是从他的言谈举止和职业形象中感知到的,不是系统的认识。员工的职业化是有标准的,可以进行衡量的。一般来讲,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职业操守、职业能力和职业贡献来评估一个员工的职业化程度。
1.职业操守。职业操守简单来说就是对职业的普遍性规范的遵守,或者是对职业游戏规则的遵守,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上就是员工的心态、人品、责任感和敬业度。心态是个体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来的态度,是主观的东西,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表现不同的态度。好的心态是对任何事情能表现出积极正面,有利于事物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前中国足球主教练米卢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Attitude is all)。靠着这句名言,本着这种态度,中国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到现在)打进了世界杯。
人品是做人最重要的东西,是建立诚信,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基础,包括一个人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我们常说身正不怕影子歪,如果身子本身不正则影子肯定是歪的。一个人品不好的人,带给企业的是扭曲,是破坏,能力越强,破坏力越大。例如,一个参与赌球的球员给俱乐部和球市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远远超过了他对球队和足球本身的贡献。所以,大多数企业在用人的时候,首先看的是人品。人品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客观、公正的看待问题,人品决定了一个人是否玩权术、玩政治以达到个人的目的。人品是职业操守的基石。
责任感决定一个人职业发展的深度,一个企业就是由若干责任主体构成的体系,责、权、利是对等的,只有权利而不承担责任的组织是不健康的组织,只享受权利不负责任的个人是没有责任感的人。没有责任感的人在一个组织中很难建立自己的公信力,不可能得到同事的尊敬和爱戴,而且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在企业不可能被赋予重任。责任感是职业操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敬业度是考量一个人在工作中时间和精力投入度大小的指标,我们以前谈忠诚度,与时俱进现代企业更多地讲敬业度,当然忠诚度对于企业有更广的含义,而敬业度对于企业更具实际意义一些,也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大家知道,像华信惠悦等机构每年都会进行最佳雇主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员工的敬业度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员工回答。一个高敬业度的员工是对公司讲奉献的员工,在一家公司就尽全力为这家公司作贡献,就像一个职业化的球员,不管在哪个俱乐部,不管在场上哪个位置,都一样的尽心尽力。敬业度是职业操守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