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存辉,昔日温州城内辛苦操劳的小小修鞋匠,几经奋斗一手创办起国内一流的电气企业——正泰集团,他本人也成为资产过亿美元的年轻富豪。在他的领导下,如今的正泰集团年销售额超过18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低压电器产业的龙头老大。
面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战略,南存辉只用一个字来表述,那就是“企”,他说,企业要发展人才最关键,如果离开了“人”,企业也就“止”了。
“借人才”创业
南存辉13岁时,父亲因伤卧床不起,于是他离开了学校。谈起那段往事,南存辉说:“我那时在读初二,离毕业还有15天,父亲因为意外腿部骨折。医生说,可能要休息一两年,而母亲身体一向虚弱,作为长子,照顾弟妹、养家糊口的生活重担就压在了我的肩上。于是,我就挑上了父亲的工具箱,走街串巷,当起了小鞋匠。”
三年的小鞋匠生活虽然没有赚到多少钱,但却使南存辉懂得了诚实做人的道理,懂得了有质量便有市场。他说:“那段生活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重视从一件件的平凡小事做起,而且任何小事要做好都是不易的。”
生活的苦难塑造了南存辉坚强不屈的性格,更坚定了他的生活信心。南存辉找了几个朋友,四处借钱,在一个破屋子里建起了一个前店后厂式的家庭作坊。那时候,南存辉和其他3个伙伴没日没夜地干了1个月,做的是最简单的低压电器开关。可谁知,赚来的第一笔钱只有35元。3个合作伙伴都沮丧极了,而南存辉却兴奋异常,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财富的路。就从这35元的第一桶金中,他仿佛看到了创业的曙光。
1984年,南存辉和一位朋友合伙,办起了 “乐清县求精开关厂”,这就是现在的正泰和德力西电气的前身。
“刚开始办厂时很难,因为自己什么都不懂,技术不懂,质量不懂,市场在哪里又不知道。没有设备,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最为关键的是没有人才,因为没有人才企业就寸步难行。”南存辉回忆说。于是他开始想方设法在“借人才”上大做文章,请人才,借脑袋,并利用人家的设备来生产自己的产品。当时,技术上要靠上海,于是南存辉请了几个工程师来指导。“乐清县求精开关厂”就这样在一批“借来的人才”支持下慢慢地发展起来。
从乐清求精开关厂到中美合资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温州正泰集团,直到如今发展成为全国产销量最大的工业电气产业集团——正泰集团,南存辉的企业越做越大,企业的人才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了。如今在正泰集团16000名员工中,拥有各类专业人才数千人,他们已经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人才融入企业战略
一次,在集团内的中高层培训会上,大家在讨论人才问题时,南存辉突然向大家发问:“企业的企字怎么写?”弄得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后有人小声议论,不就是一“人”一“止”吗?南存辉接着问:“企业的企去掉了上面的人字,变成了什么?”
经理们恍然大悟:止!企业的“企”字,是由“人”和“止”组成的,而且“人”字在上,无“人”则“止”。南存辉说,一个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没有人,或者人心涣散,必然停滞不前。所以,作为管理者,必须重视人的工作,重视引进和培育各类优秀人才,尊重他们,善待他们,给他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并将之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因此,正泰集团始终坚持把人才视为企业的第一资源,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平、竞争、激励、高效的用人机制,创造一个有利于员工个性发展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
广开渠道 选人才求专不求全
在企业选才方面,南存辉认为,要做到求专不求全,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很全面当然好,然而,这样的人才在现实中是很难找到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只能根据需要,选择某一方面有专长的人,而非完人、全才。要对有专长的人使用得当,即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领导者必须根据不同岗位,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他认为,选择人才还有个德才兼备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对党政干部的要求,民营企业用人同样如此。正泰在选择人才时,除了考虑其应有的思想品德外,还把能否接受“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的企业理念作为一个重要条件,要求受聘的人必须具有“中国心、民族情”。
在具体的人才招聘工作中,正泰集团本着“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录用、双向选择”的原则,打破地域界限,建立了合理的选才用人制度。公司每年通过网络、猎头、校园及各类招聘会积极挖掘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目前现有的16000名员工中,外来员工的比例超过了70%,其中海外背景员工50多名,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200多名,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1200多名。现阶段,根据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需要,公司定向定位,着力培养内外贸急需人才,为下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并与之接轨,作好基础工作。
尊重为先 不拘一格用人才
对人才的使用,南存辉认为,要做到宜尊不宜怠。如何用好人,首先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这态度就是对人才的充分尊重和信任。人才受聘于企业,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信任,他的才干是无法充分施展的。南存辉对人才奉行八个字:尊重信任,宽容谅解。当人才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和过失时,还给予充分的理解、宽容和安慰,使其有机会改进工作,做出成绩。
在用人机制上,公司通过轮岗、换岗、提拔等多种方式,大胆启用优秀青年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全面过硬的青年管理者。在正泰的决策层就有几位是在商海里爬摸滚打过来的出类拔萃的青年企业家,他们麾下的一批经理则也大都是大学毕业后在正泰基层锻炼几年再提拔到领导岗位上的。
制度保障 重金投入培养人才
南存辉说,在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才相对短缺的背景下,企业更要不惜代价,想方设法培养所需的人才。
为给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正泰集团专门成立了教育培训部门来负责公司员工的培训,培训部根据各类员工培训需求的不同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为员工组织各类基础培训、专业培训、深化培训和出国培训。1997年,公司出资数百万元与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办学,成立正泰学院,开设机电一体化大专学历班,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基地。公司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公司作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并多次把公司骨干送出国门接受培训,同时充分利用公司内部资源,聘请公司内部的管理专家和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为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
重奖加保障
有针对性激励人才
“让科技人员成为百万富翁!”南存辉说,只有让科技人员成为“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才能真正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企业才能不断地发展。
1996年,正泰出台了《关于激励技术进步的十六条规定》,并开温州民企先河,定期召开企业科技大会,重奖科技进步有功之臣。
2002年5月,在正泰集团第四届科技大会上,进一步完善技术进步奖励措施,制定了《正泰集团公司关于鼓励技术创新、加快科技进步的若干规定》(试行),其中包括:公司每年按上年销售收入的3%提取经费用于新产品开发、技术质量攻关、工艺改进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公司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对评选出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技术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开发的科技项目,按其技术难易程度和专利的获得情况,分别给予集团科技进步一到四等奖,分别给予10~20万、5~10万、3~5万、0.5~3万元奖励;公司优先选派在技术工作中做出贡献,并有培养前途的工程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或国外深造;科技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获得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根据项目产生的效益,一次性给予30~500万元奖励,其项目负责人的奖励金额,可转换为相应的岗位激励股份;对累计三次获得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工程技术人员,公司授予“正泰杰出员工”称号,并颁发金质奖章。